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朗读

《徐介卿赴召经筵二诗送之》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袖袂判平山十五年,
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
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
公今此去类登仙。
一杯且酌长沙酒,
莫忆灯棋话汉边。

诗意:
这首诗是李曾伯送别徐介卿赴召的作品。诗人在表达对徐介卿离去的祝愿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岁月的流转、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友情长存、理想追求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徐介卿奉命赴召离别的场景。第一句“袖袂判平山十五年”,揭示了徐介卿在平山任职的时间已经十五年了,意味着他在平山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交情。接着,“喜迎召节下楼船”,表达了诗人对徐介卿受到召唤并乘船离去的喜悦之情。

第三句“交情一见岁寒在”,表达了两位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友情依然存在。而“世事几番春梦然”则表明了人事更迭的无常,一切如春梦般虚幻不定。

接下来的两句“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表达了诗人将要返乡过上宁静的晚年生活,而徐介卿此次离去则象征着他将追求更高的境界,类似于登仙一般。

最后两句“一杯且酌长沙酒,莫忆灯棋话汉边”,表明诗人将与徐介卿共饮长沙的美酒,但他也劝徐介卿不要过多回忆过往的灯棋之戏,不要过多怀念在汉边的岁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徐介卿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

逐鹿营营一梦惊,事随流水去无声。
黄沙日傍荒台落,绿树入穿废苑行。
遗恨分香怜晚节,胜游飞盖想高情。

()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久伤琴丧人亡后,

忽有云和雪唱同。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
鸣珂揽辔玉霄东。
持节散陈红。
子舍已先多士,一鞭同袅春风。
西瓯旧治,棠阴秀茂,竹马迎逢。
()

紫阳如佳人,晻霭送征舳。含愁入长眉,尽敛故时绿。

语儿已在眼,欢迎走僮仆。旧社问枌榆,新径开松菊。

()

姑射乘龙。与少*行秋,佳气葱葱。九重天上,万岁声中。想见玉立神崧。更川妃微步,恰便似、户外昭容。建章宫。正鸡人唱晓,凤吹腾空。风流太平礼乐,是鼓腹康衢,白叟黄童。说向周公,声容文物,歌舞帝力神功。幸天公不禁,人间酒醉得西风。此心同。有黄河为带,江汉朝宗

()
何以拟君子,云鸿肃羽仪。
将过上林苑,先集孝王池。
唼藻有余乐,渐磐方得时。
野塘归莫晚,白水远连陂。
()
卢家语燕栖画梁,美人夜半宴兰房。
瑶琴欲奏弦更张,移宫换羽声低昂。
歌喉舞袖竞韶光,花颜照人藕骨香。
欢娱欲尽解鸣珰,宁知杖策走咸阳。
()
释氏三千金世界,道士十二玉楼台。
不知云鹤今何处,空使氊头夜卧阶。
()

边头白酒香尤烈,塞上盆梅瘦不花。玉宇琼楼更休问,且看霜月满龙沙。

()

如许卧痾久,入春知少苏。
遽能捐药物,分惠及吾徒。
字验亲题健,形非贱子臞。

()

梦儿亭下蚤霜飞,白傅风流醉已归。谁似钱塘苏小小,夜深低舞茜罗衣。

()

空界云阴敛,祗园月色澄。光生初动磬,影送未归僧。

入水悟禅意,照林疑佛灯。更阑纵吟眺,衣上露华凝。

()

美矣新成太华峰,翠莲枝折叶重重。松阴满涧闲飞鹤,

潭影通云暗上龙。漠漠水香风颇馥,涓涓乳溜味何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