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寻画舸便归休。宋代。李曾伯。自屈星屏佐碧油,艰危同济此风舟。平山杨柳留佳话,庚岭梅花想胜游。公到玉阶宜抗论,我寻画舸便归休。他时若访无真里,野水中间一白鸥。
《送翟简卿制参赴南安二首》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屈星屏佐碧油,
艰危同济此风舟。
平山杨柳留佳话,
庚岭梅花想胜游。
公到玉阶宜抗论,
我寻画舸便归休。
他时若访无真里,
野水中间一白鸥。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翟简卿制参赴南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翟简卿的离别之情。诗中描述了两人共同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境况,他们一起乘坐小船旅行。在平山之上,杨柳摇曳,留下美好的对话;在庚岭之间,梅花盛开,勾起了对美景的向往。诗人期待翟简卿在玉阶之上能有所成就,而自己则寻找画船归休。最后,诗人留下一句寓意深远的话,表示如果日后再相聚,他们将在广阔的野水中相逢,如同一只白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翟简卿的离别之情,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增强情感的寄托。诗词开篇即以自屈星屏佐碧油,艰危同济此风舟,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共同面对困境的情景,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共同度过困难的决心。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平山杨柳和庚岭梅花,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最后一句以野水中间一白鸥作为寓意深远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相聚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离别和困难时,仍然可以相互扶持、共同度过困境的信念和决心。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