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园林变春景。宋代。李曾伯。夜来白凤下天潢,幻得人间玉样光。万里园林变春景,几家篱客失秋香。黄紬歌枕水为骨,纸帐吟梅铁作肠。争似城南老夫妇,地炉相对拥蒲穰。
《和阙干雪中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情的感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来白凤下天潢,
幻得人间玉样光。
万里园林变春景,
几家篱客失秋香。
这里的“白凤下天潢”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的情景。诗人用“白凤”形容雪花,使得雪花的美丽和洁白得以展现。雪花的降临给人间带来了如同玉一般的光彩,给人以幻幽之感。
园林万里之地都变成了春景,这是因为雪花的覆盖使得原本寒冷的冬季景色变得温暖生机。然而,诗中提到了“篱客失秋香”,意味着原本秋天的香气在雪中消失了。这里既表现了雪花的美丽,也暗示了雪花带来的一些遗憾和损失。
黄紬歌枕水为骨,
纸帐吟梅铁作肠。
争似城南老夫妇,
地炉相对拥蒲穰。
这部分描写了人们在雪夜中的生活场景。黄紬、纸帐是古代的寝具,诗人以此来描绘人们在雪夜中的生活。黄紬歌枕水为骨,意味着在这寒冷的夜晚,人们以黄绸为枕,以歌声来抚慰自己的心灵。纸帐吟梅铁作肠,表达了人们在纸帐中吟诗赏梅的情景,以及铁炉中炙烤的肠类美食,这些都是人们在雪夜中的娱乐和享受。
诗的最后两句“争似城南老夫妇,地炉相对拥蒲穰”,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城南的老夫妇相互依偎在地炉旁,拥有着蒲穰(指饭食),他们以简朴的生活为乐,与外界的繁华和变幻相比,他们的生活更具有真实和温暖的意义。
整首诗以雪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们的生活场景,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雪夜中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