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可曾城换银。宋代。吴潜。世閒传假不传真,丞相可曾城换银。巷扫他家难敌富,氅披之子未为贫。也知东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钓雪人。指碔为瑶惭与寄,恨无一缕引千钧。
《和史司直韵五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间谣传的都是虚假的,真相却很少有人了解。你曾经听说过相国曾经因为城池而换取了银子吗?贫苦的人家扫地都难以与富足的家庭相比,穿着华丽的衣袍的子弟却并不贫穷。也许你知道东郡的春天是如何美丽,而我却在南溪捕捉雪人。这首诗我写给了你,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心情,但我却无法将心中的重负分担给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态的思考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虚假和不公,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无奈和矛盾。吴潜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谣言和传闻的怀疑,认为人们所了解的往往是虚假的,而真相往往被掩盖或者被人忽视。他提到相国换取银子的故事,暗示了权力和利益的交换,以及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他进一步描述了贫富之间的差距,以及富裕家庭的子弟并不一定贫穷的情况,揭露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公。最后,他以诗人自身的情感和境遇,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在南溪捕捉雪人,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对纷扰世俗的回避和逃避。他将这首诗写给某人,希望对方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但他同时感叹自己无法将内心的沉重负担分享给他人。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引发读者对社会公平和人性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虚假的质疑,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