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惆怅怨春华

出自宋代吴潜的《浣溪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ū chóu chàng yuàn chūn huá,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海棠已绽牡丹芽。
犹有东君向上花。
不须惆怅怨春华
装缀园林新景物,推敲风月旧情怀。
也饶浪蕊与浮葩。
()
牡丹,东君,不须,惆怅,装缀,园林,景物,推敲,风月,情怀

《浣溪沙》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海棠盛开,牡丹芽已经绽放的景象,并表达了对春天华丽景色的无怨无悔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棠已绽牡丹芽。
犹有东君向上花。
不须惆怅怨春华。
装缀园林新景物,
推敲风月旧情怀。
也饶浪蕊与浮葩。

诗意:
这首诗词以浣溪沙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首句描述了海棠花已经盛开,牡丹芽也在绽放,展现了春天的繁华和生机。接着,诗人提到东君,指的是指东方的君主或者东方的春天,意味着春天的美景还在向上绽放。然而,诗人并不感到惆怅或怨恨春华的短暂,而是欣然接受园林中新景物的装饰,同时回忆推敲着过去的风月情怀。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使是浪蕊和浮葩(指花朵的细小部分)也不妨碍整体美景的观赏。

赏析:
《浣溪沙》通过描绘春天的花朵盛开,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华的欣赏和接纳态度。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海棠花绽放和牡丹芽发芽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通过描述东君向上花,强调春天美丽的景色会不断绽放,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受。诗人不以短暂的春华为怨,而是善于欣赏园林中新的景物,同时回忆过去的风月情怀,展现出对美的敏感和情感的回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使是花朵的细小部分也能为整体景色增添亮点,传递出一种细腻和包容的情感。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豁达态度,给人以美好的心境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