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春事二分休

出自宋代苏泂的《听雨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fēn chūn shì èr fēn xi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三分春事二分休,造化明明百草头。
一夜雨声清似玉,半窗梅影淡于秋。
家贫只与诗为伍,客去从教睡作俦。
败衲依然湖海阔,老来无喜亦无忧。
()
雨声家贫为伍:(动)做伙伴:羞与~。
从教:听从教导。指信教的人;教徒。指胁从﹑受教唆的人。从此使得;从而使。听任;任凭。
败衲海阔无喜无忧: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范献子谓魏献子曰:‘……从王命以紓诸侯,晋国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唐罗邺《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三蜀尽无忧。”宋朱熹《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2.佛教语。参见“无忧王”、“无忧树”。

《听雨诗》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分春事二分休,
造化明明百草头。
一夜雨声清似玉,
半窗梅影淡于秋。
家贫只与诗为伍,
客去从教睡作俦。
败衲依然湖海阔,
老来无喜亦无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寂寥的景象,通过雨天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揭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以及他对诗歌创作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自然的词语描绘了雨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首句“三分春事二分休”表达了春天的活力与休憩之间的平衡感,暗示着生命的循环和节奏。接下来的两句“造化明明百草头,一夜雨声清似玉”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百草生长茂盛的景象,以及雨声如玉的清脆声音,给人以清新、生动的感受。

接着,“半窗梅影淡于秋”运用对比手法,将雨天的景象与秋天的淡雅相比较,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这句诗也可能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寂静。

下半首,作者提到自己贫穷,但他坚持与诗为伍,并表达了对客人离去、独自入眠的安详心态。诗的最后两句“败衲依然湖海阔,老来无喜亦无忧”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即使衣衫褴褛,他仍然心胸广阔,不受外界的喜怒悲欢所困扰,老来无喜亦无忧,保持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豁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