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无钱对菊花。宋代。苏泂。九日登临两鬓华,鸥边秋色带风沙。绝怜当日陶彭泽,依旧无钱对菊花。
《重阳二首》是苏泂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情感体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九月初九登高处,头发如银华鬓已苍。湖边秋色漫风沙,令人心生无限怜惜。回忆起曾经在彭泽府度过的美好时光,虽然身无寸银,但对着盛开的菊花仍旧心怀愉悦。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重阳节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彭泽府的日子,虽然现在已经贫穷,但依然能欣赏到秋风中飘荡的菊花美景,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
赏析:
诗词的开篇以九月初九为时节,描绘了诗人登高的场景。"头发如银华鬓已苍"这句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年老的形象,与登高的主题相呼应。接着,诗人描述了湖边秋色中飞扬的风沙,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景色的变幻。
接下来的两句"绝怜当日陶彭泽,依旧无钱对菊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彭泽府的时候可能曾经富有,但现在贫穷无钱,然而他依然能够欣赏到盛开的菊花,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传递了一种人生哲理。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接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交融,诗人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