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归来

出自宋代虞集的《苏武慢·六十归来》,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liù shí guī lá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
()
归来,感谢,圣恩,嘉惠,晏起,心事,秀才,先生

《苏武慢·六十归来》是元代诗人虞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十归来,如今已过七十,感谢圣恩美好的恩惠。早早地睡觉,晚晚地起床,渴望喝水、饥饿时进餐,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烦恼。几卷残破的书,半个破碗,只是表示一下自己是个秀才而已。道学先生,快写能吟诵,他已经离去得很远了。我没有思考,拄着一根青藜,脚上穿着破旧的麻鞋,走到渡口观赏水景。逝去的时光如滔滔江水,来临的岁月如衮衮行进的车马,不知不觉中太阳已西斜,风也渐渐细了。有一个渔翁,突然喊叫起来,你是否在观察他到底在做什么。我便扶着拐杖,穿上鲜鱼,与他一起喝酒,获得一份共同的醉意。

诗意:
这首诗以苏武为题材,描绘了苏武在归乡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苏武是汉朝时期的名将和政治家,被匈奴俘虏后,在草原上忍受了长达十九年的艰苦生活,最终成功归国。诗人虞集通过苏武的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武归来后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苏武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苏武已经年过六旬,感恩上天的恩惠,他过着早睡早起的宁静生活,满足于简单的饮食和无忧无虑的心态。诗中的残书和破砚,以及自称为秀才,突显出苏武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而道学先生则被描述为已经远去,表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思和对时光消逝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的视角出现,他没有寻思,只是拄着一根青藜,脚上穿着破旧的麻鞋,走到渡口观赏水景。这里渔翁的形象出现,与诗人产生了一种互动。渔翁的突然呼唤引起了诗人的注意,他询问诗人是否注意到了渔翁的行为。诗人便扶着拐杖,穿上鲜鱼,与渔翁一起喝酒,分享了一份共同的醉意。这种突然出现的互动和共饮,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交流,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诗的诗意在于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苏武的形象,诗人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的渔翁则象征着意外的相遇和共鸣,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虞集对自然、人生和时光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深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虞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