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屋牵牛旋旋归。宋代。苏泂。缚屋牵牛旋旋归,淮边绿野尽耕犁。弓刀武备何曾识,只是当初田舍儿。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苏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田舍儿童牵着牛回家的场景,表达了朴素农民的生活与情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而平凡的场景,以农民儿童牵着牛归家为切入点,展示了农村的宁静与朴素。诗中有两个主要意象,一个是缚屋牵牛,另一个是淮边绿野尽耕犁。缚屋牵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日常景象,展示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淮边绿野尽耕犁则展示了农田的广阔和农民耕作的辛勤。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弓刀武备,暗示了军事与武力,与田舍儿童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珍视和对纷繁世事的疏离。
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对平凡人民的尊重。诗人通过描绘农民儿童的形象,赋予了他们朴素而真实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和对他们辛勤劳作的称赞。整首诗以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宁静、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彰显了作者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其朴素、真实的描写和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展示了苏泂的思想情怀和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恬淡的农村景象,引发人们对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