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松萝锁翠阴

出自宋代刘学箕的《宿大慈山悟真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én wài sōng luó suǒ cuì y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终南道士学弹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涉海八龙朝出洞,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溪风澹,玉树笼烟壁月沈。
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
()
松萝:1.柏科、扁柏属植物。2.地衣门植物。3.借指山林。4.茶名。
隔山:隔山géshān指同父异母所生子女之间的关系隔山兄弟。
群鹿归林笼烟壁钟鼓:1.亦作钟鼓。2.钟和鼓。古代礼乐器。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4.借指音乐。"编钟、乐鼓等乐器的统称。#####《礼记.乐记》:「故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北周.庾信〈小园赋〉:「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宿大慈山悟真观》是刘学箕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大慈山悟真观

终南道士学弹琴,
门外松萝锁翠阴。
涉海八龙朝出洞,
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溪风澹,
玉树笼烟壁月沈。
三十六坛钟鼓寂,
云璈声接步虚音。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终南道士在大慈山悟真观宿住的情景。诗中以自然景物和道教意象为基调,展示了山林寂静、清幽的美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道士学琴的情景,他身处在大慈山悟真观的门外,松萝环绕,形成了一片幽深的翠绿色阴影。接着,描绘了大慈山的景色,道士看到了八条巨龙从洞中出来,象征着山林中蕴藏的神秘力量。同时,道士隔山远望,看到一群鹿在夜晚回归林间,增添了一丝宁静和野趣。

接下来的描写聚焦在自然景物中的琐碎细节上,琪花在雨中经过溪流,风轻柔而宁静。玉树被薄雾笼罩,月亮也逐渐沉没在壁上的烟雾中。这些描写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氛围,表达了山林的静谧和宁静。

最后两句描述了大慈山悟真观内的景象。三十六坛钟鼓静默无声,没有人敲击,只有虚幻的云璈声音回荡在虚空中,这种寂静与虚幻的音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通过山林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幽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诗中道士学琴和大慈山的描绘,也传递出了对于道教修行和自然力量的崇尚。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感觉,让人沉浸在山林与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