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慈山悟真观。宋代。刘学箕。终南道士学弹琴,门外松萝锁翠阴。涉海八龙朝出洞,隔山群鹿夜归林。琪花过雨溪风澹,玉树笼烟壁月沈。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
《宿大慈山悟真观》是刘学箕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大慈山悟真观
终南道士学弹琴,
门外松萝锁翠阴。
涉海八龙朝出洞,
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溪风澹,
玉树笼烟壁月沈。
三十六坛钟鼓寂,
云璈声接步虚音。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终南道士在大慈山悟真观宿住的情景。诗中以自然景物和道教意象为基调,展示了山林寂静、清幽的美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道士学琴的情景,他身处在大慈山悟真观的门外,松萝环绕,形成了一片幽深的翠绿色阴影。接着,描绘了大慈山的景色,道士看到了八条巨龙从洞中出来,象征着山林中蕴藏的神秘力量。同时,道士隔山远望,看到一群鹿在夜晚回归林间,增添了一丝宁静和野趣。
接下来的描写聚焦在自然景物中的琐碎细节上,琪花在雨中经过溪流,风轻柔而宁静。玉树被薄雾笼罩,月亮也逐渐沉没在壁上的烟雾中。这些描写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氛围,表达了山林的静谧和宁静。
最后两句描述了大慈山悟真观内的景象。三十六坛钟鼓静默无声,没有人敲击,只有虚幻的云璈声音回荡在虚空中,这种寂静与虚幻的音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通过山林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幽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诗中道士学琴和大慈山的描绘,也传递出了对于道教修行和自然力量的崇尚。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感觉,让人沉浸在山林与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宋代。韩淲。朝市无遗音,丘园有绝迹,蓬茅晏不开,才开待迎客。
观虎跑泉。明代。皇甫汸。自昔开僧舍,言疏礼佛泉。忽从衡岳外,幻涌越山前。金穴神龙吐,银床善虎眠。响幽宜间竹,色瑞并成莲。定识调心偈,流知出世缘。从兹功德水,常普法华筵。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五十二。清代。蒋士铨。公子年华妙。写乌兰、清词丽句,者般精到。小劫沧桑一番过,只许方平微笑。才数遍、乱山残照。廿四桥边重徙倚,玉箫声、不似当时调。江滚滚、发长啸。淋漓醉墨多凭吊。怕听他床边蚁斗,枕边驴叫。记我扁舟寻噩梦,红杏枝头曾闹。恨不倚、郎君乌帽,文字因缘迟廿载,但惺惺、相惜还相劳。请释憾、暮终柪。
闻升甫南池观鱼所获无几戏成小诗奉呈。宋代。强至。巨鳞非尺泽,多目漫污池。网漏从今日,筌忘复几时。饔人颜惨淡,渔子兴参差。岂似任公捷,群鳌一钓丝。
青灯独誓诗为黎门烈妇邢氏作。明代。郑廷鹄。东坑茅舍薄斜阳,少妇含冤祇自伤。两虎在门空吼吼,孤灯终夕独煌煌。换油未了馀生积,别室谁怜掩泪汪。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
九叠韵答徐半溪。明代。顾应祥。空堂寂静类禅关,怪㡳诗逋搅却閒。往事巳俱随逝水,新题恨不遍名山。风高哀雁来天外,月冷鸣螀绕砌间。自觉此身成市隐,欲将踪迹混渔蛮。
清晓行散。宋代。杨万里。清晓东园政好嬉,忽然伫立小迟迟。为逢咫尺青松上,无数群莺政乱啼。
次韵洪总领题花信亭得江楼二首 其二。宋代。张纲。地胜宜楼观,临江势屹然。横波吞翠壁,倒影插雕椽。老子难收兴,云安未足怜。由来词翰手,五凤独居前。
叶显甫生日。宋代。项安世。客里今年庆事新,星香三日两生辰。已歌西母如椿寿,又赞东床似玉人。卯观妙传仙祖诀。霞觞同泛我家春。年年红紫芳菲月,不负功名富贵身。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宋代。邵雍。清香冷艳偏多处,猛雨狂风未有前。赏意正浓红日坠,如何既去遂经年。
曹仁宪谨荣寿。清代。游观澜。寿星高映五云端,梁孟眉齐岁月宽。四皓商山芝待采,九秋郦县菊频餐。廉能佐国成三异,诗礼趋庭见二难。淡水人家多种竹,为公日日报平安。
赤松三咏·二仙庙。宋代。姜特立。自从兄弟得神仙,一去空山竟杳然。唯有华阴舒道士,好诗长与此山传。
春怨。唐代。戴叔伦。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
龙潭利众院。宋代。陈岩。日涵林壑紫光凝,草动花翻气似蒸。胜地划开鼪鼬迳,数间松屋住残僧。
码砗村。明代。李达。浴罢溪滩不肯还,村民次第掩松关。西山已障秋阳尽,横出馀晖到北山。
晚次湖口有怀。唐代。刘长卿。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闺怨。宋代。郑思肖。画眉夫婿客游梁,独理瑶琴山水长。莫上翠楼凭几望,陌头无数碧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