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林能辨乐天诗。宋代。郑清之。戏将鹖弁博缁衣,般若丛中剩作痴。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
《调云岑》是宋代郑清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追求自然和宁静的心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调云岑(《调云岑》)
戏将鹖弁博缁衣,
般若丛中剩作痴。
鹅颈肯为罗隐笑,
鸡林能辨乐天诗。
好从休处求安逸,
莫向閒中觅住持。
觉际湖山最佳趣,
藕花洲渚菊东篱。
译文:
嬉戏的演员头戴着华丽的冠冕,身着黑色的衣裳,
在尘世的纷扰中只剩下愚昧的人。
谁肯以高颧鹅颈为罗隐的诗句而笑,
谁能辨别鸡林的乐天诗。
最好从宁静的地方寻求安逸,
不要在闲适之中寻觅住持。
觉醒时分湖山景色最为有趣,
莲藕花的洲渚和东篱上的菊花。
诗意与赏析:
《调云岑》通过对戏剧表演者、文人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诗中的“戏将鹖弁”和“博缁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华丽的戏剧演员,暗示了世俗的虚荣和浮躁。而“般若丛中剩作痴”则指出了在喧嚣的尘世中,唯有真正追求内心的智慧和平静的人才能摆脱纷扰。
接下来,诗中以鹅颈和鸡林作比,分别指代了具有文化修养的人和乐天派的诗人。作者希望能有人能够理解乐天派的诗意,而不是嘲笑或忽视它们。这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真正的艺术和文化的推崇。
诗的后半部分呼应了诗的前半部分,强调了追求安逸和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在闲适中追寻虚无的住持,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去寻找真正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作者觉醒时分对湖山景色的喜爱,藉此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环境的追求。藕花洲渚和东篱上的菊花都象征着宁静和幸福,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居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戏剧、文人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内心平静的心境,批判了世俗的浮躁和虚荣,讴歌了自然和艺术的美。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