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颂·駉

鲁颂·駉朗读

译文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毛带白色有驈皇,毛色相杂有骊黄,驾起车来奔前方。跑起路来远又长,马儿骏美多肥壮。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黄白为骓灰白駓,青黑为骍赤黄骐,驾起战车上战场。雄壮力大难估量,马儿骏美力又强。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驒马青色骆马白,駵马火赤雒马黑,驾着车子跑如飞。精力无穷没限量,马儿腾跃膘肥壮。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跑远方。

注释

駉(jiōng)駉:马健壮貌。
坰(jiōng):野外。
薄言:语助词。
驈(yù):黑身白胯的马。皇:鲁诗作“騜(huáng)”,黄白杂色的马。
骊(lí):纯黑色的马。黄:黄赤色的马。
以车:用马驾车。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
思:句首语助词。下句“思”字同。
斯:其,那样。臧(zāng):善,好。
骓(zhuī):苍白杂色的马。
骍(xīn):赤黄色的马。骐:青黑色相间的马。
伾(pī)伾:有力的样子。
驒(tuó):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骆:黑身白鬃的马。
駵(líu):赤身黑鬃的马。雒(luò):黑身白鬃的马。
绎绎:跑得很快的样子。
斁(yì):厌倦。
作:奋起,腾跃。
駰(yīn):浅黑间杂白色的马。騢(xiá):赤白杂色的马。
驔(diàn):黑身黄脊的马。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
祛(qū)祛:强健的样子。
徂(cú ):行。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8-791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鲁颂·駉创作背景

  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封地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周成王因周公有大功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国于是有了《颂》诗,作为庙堂的乐歌。《鲁颂·駉》是其第一篇,是一首咏马诗。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8-791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鉴赏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四章中各种各样毛色的马都有,难道说“骊”一定是良马、“駵”一定是劣马?“彭彭”、“伾伾”、“绎绎”、“祛祛”与“臧”、“才”、“作”、“徂”这些形容词(或动词)也看不出与德、力、精神、志向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思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一些读者会有此疑问:这样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为何不在《国风》中?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前引孔颖达疏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鲁颂·駉》自不待言,《鲁颂·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鲁颂·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鲁颂·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去郭不三里,将家逾十年。
转添身散诞,况乃足蹁跹。
九叠春宜老,群芳晚更妍。
得闲无一事,倚杖看鞦韆。
()

秋风潇潇,秋月满林。彼美一人,匡坐弹琴。我一见之伤我心。

问谁画者天机精。碧天泻河汉,思入秋冥冥。不闻弦上声,流水高山先有情。

()

去年君家会邻曲,芙蕖花红池水绿。
今年君死藤束棺,芙渠花落池水寒。
明年花开对新主,太息人生几何许。

()

门掩松边雨夜灯,门前歧路自崩腾。谁知独夜相思处,曾看庵西瀑布冰。

()

晓来朝退紫宸班,马上悠然见越山。便欲挂冠寻旧隐,卧看远岫列窗闲。

()

封国营邱近,行胪洛水浑。位齐师尚父,名重相公孙。

勋业归宗祏,威声寄塞垣。安居今日老,魏阙此心存。

()
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
江水涨、洞庭相近,渐惊空阔。
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
望渔村、樵市隔平林,寒烟色。
()

李绩逢人便杀,西巴见鹿犹怜。自让孟孙眼孔,何须武瞾金钱。

()
绿锁窗纱梧叶底。
麦秋时、晓寒慵起。
宿酒厌厌,残香冉冉,浑似那时天气。
别日不堪频屈指。
()

转雷飞瀑护遗坛,著足危岑向碧烟。木末鸡啼藤矫矫,稻间牛过水田田。

瑶池浪记三千实,玉井空传十丈莲。少室幽栖良不恶,黄尘山下欲弥天。

()
前山积雪暮峥嵘,燕坐微闻落瓦声。
共对一尊通夜语,相看万里故乡情。
信归岭上寒梅远,恨极江南春草生。
明目青铜添白发,且须醉睡倒灯檠。
()
鸿落寒滨,燕辞幽馆,西成万室,颦眉人少。
自古云阶,洞门何处,南望数峰秋晓。
千骑旌麾远,去寻直、忙中心了。
佩声盘入,烟霞绝顶,谁闻欢笑。
()
逍遥利乐认天真,心印深藏喻海津。
法须求经里字,无缘劳问洞中人。
研穷道德从何入,清净玄通驭物亲。
此语苞含堪赏咏,丹台羽客善铺陈。
()
思梦久不效,良夜行已阑。
此心如杯水,扰易澄苦难。
百年能几何,万虑谁能殚。
弃置勿复寻,专取形神安。
()
晚途豪气未低摧,一饮犹能三百杯。
烂烂目光方似电,齁齁鼻息忽如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