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颂·駉。清代。佚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8-791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封地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周成王因周公有大功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国于是有了《颂》诗,作为庙堂的乐歌。《鲁颂·駉》是其第一篇,是一首咏马诗。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8-791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四章中各种各样毛色的马都有,难道说“骊”一定是良马、“駵”一定是劣马?“彭彭”、“伾伾”、“绎绎”、“祛祛”与“臧”、“才”、“作”、“徂”这些形容词(或动词)也看不出与德、力、精神、志向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思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一些读者会有此疑问:这样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为何不在《国风》中?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前引孔颖达疏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鲁颂·駉》自不待言,《鲁颂·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鲁颂·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鲁颂·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9-702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深春挈家下湖庄。宋代。曹彦约。去郭不三里,将家逾十年。转添身散诞,况乃足蹁跹。九叠春宜老,群芳晚更妍。得闲无一事,倚杖看鞦韆。
曹居贞进士月下弹琴图引。元代。郭钰。秋风潇潇,秋月满林。彼美一人,匡坐弹琴。我一见之伤我心。问谁画者天机精。碧天泻河汉,思入秋冥冥。不闻弦上声,流水高山先有情。想当美清夜,音响何泠泠。石泉寒激山间深,玉佩早朝天阙明。月满洞庭白鹤唳,霜飞巫峡元猿吟。画师真好手,神妙岂在论丹青,我独不见薰风奏虞廷。螳螂杀心纷相仍,烟尘鼙鼓回风腥。我欲破琴绝弦独携白石,高卧长松阴。重为告曰:美人兮美人,抱琴自古求知音。
挽张世琏舍人。明代。程敏政。去年君家会邻曲,芙蕖花红池水绿。今年君死藤束棺,芙渠花落池水寒。明年花开对新主,太息人生几何许。楚些招君君不来,斜日虚堂泪如雨。
寄西山僧。金朝。李龏。门掩松边雨夜灯,门前歧路自崩腾。谁知独夜相思处,曾看庵西瀑布冰。
退朝见越山二首 其一。宋代。李光。晓来朝退紫宸班,马上悠然见越山。便欲挂冠寻旧隐,卧看远岫列窗闲。
谨赋五言一章赠别致政太师。宋代。王安礼。封国营邱近,行胪洛水浑。位齐师尚父,名重相公孙。勋业归宗祏,威声寄塞垣。安居今日老,魏阙此心存。祖燕临华省,赓歌屈至尊。里门多喜色,云汉在瑶琨。
满江红。宋代。游次公。云接苍梧,山莽莽、春浮泽国。江水涨、洞庭相近,渐惊空阔。江燕飘飘身似梦,江花草草春如客。望渔村、樵市隔平林,寒烟色。方寸乱,成丝结。离别近,先愁绝。便满篷风雨,橹声孤急。白发论心湖海暮,清樽照影沧浪窄。看明年、天际下归舟,应先识。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一。明代。王夫之。李绩逢人便杀,西巴见鹿犹怜。自让孟孙眼孔,何须武瞾金钱。
雨中花令(初夏远思)。宋代。赵长卿。绿锁窗纱梧叶底。麦秋时、晓寒慵起。宿酒厌厌,残香冉冉,浑似那时天气。别日不堪频屈指。回头早、一年不啻。搔首无言,栏干十二,倚了又还重倚。
次韵段文郁。元代。胡长孺。转雷飞瀑护遗坛,著足危岑向碧烟。木末鸡啼藤矫矫,稻间牛过水田田。瑶池浪记三千实,玉井空传十丈莲。少室幽栖良不恶,黄尘山下欲弥天。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宋代。苏辙。前山积雪暮峥嵘,燕坐微闻落瓦声。共对一尊通夜语,相看万里故乡情。信归岭上寒梅远,恨极江南春草生。明目青铜添白发,且须醉睡倒灯檠。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学寒蝉不复声。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谪官似我无归计,落第怜渠有屈声。握手天涯同一笑,倚门岁晚不胜情。黄岗俯仰成陈迹,白首蹉跎畏后生。归去且安南巷乐,莫看歌舞醉长檠。
青门引(社日游云门)。宋代。黄裳。鸿落寒滨,燕辞幽馆,西成万室,颦眉人少。自古云阶,洞门何处,南望数峰秋晓。千骑旌麾远,去寻直、忙中心了。佩声盘入,烟霞绝顶,谁闻欢笑。当候青童相报。因待访仙人,长生微妙。置俎争来,四乡宴社,且看翠围红绕。似可扪青汉,到北扉、两城斜照。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
逍遥咏。宋代。宋太宗。逍遥利乐认天真,心印深藏喻海津。法须求经里字,无缘劳问洞中人。研穷道德从何入,清净玄通驭物亲。此语苞含堪赏咏,丹台羽客善铺陈。
不寐。宋代。司马光。思梦久不效,良夜行已阑。此心如杯水,扰易澄苦难。百年能几何,万虑谁能殚。弃置勿复寻,专取形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