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捧本骚人言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又次韵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g wǎng pěng běn sāo rén yá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捧本骚人言
安知四时皆足乐,但愿一切长无冤。
山林朝市等昔梦,荣悴开落俱陈根。
不如沉醉了万事,春兰秋菊谁能论。
()
悲思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也泛指诗人。
但愿:只希望。
山林: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2.借指隐居。3.指隐居之地。4.园林。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朝市荣悴开落俱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沉醉:(动)①大醉。[反]清醒。②比喻为美好的事物所陶醉:~在幸福的回忆中。[近]陶醉。[反]清醒。
万事:万事wànshì一切事情;全部事情万事如意

《又次韵三首》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人逢秋每悲思,
往往捧本骚人言。
安知四时皆足乐,
但愿一切长无冤。

中文译文:
往昔之人逢到秋天总是感到悲伤,
常常拿起书本阅读先贤的言辞。
他们怎能知道四季皆能带来快乐,
只愿所有事物长久没有冤屈之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观察到过去的人们在秋天常常感到悲伤,他们会捧起书本阅读先贤的诗文,寻找情感的寄托和共鸣。

然而,诗人认为人们不应该只将悲伤寄托于秋天,而应该欣赏四季的美好,体验生命的多彩。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人们境遇的思考,希望人们能够超越短暂的忧愁,享受生活的每个时刻。

诗词中的"一切长无冤",表达了诗人希望一切事物都能够长久地没有冤屈之感。这里的"冤"可以理解为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诗人呼吁人们追求公平正义,希望社会能够消除冤屈和不平等的存在。

最后两句"山林朝市等昔梦,荣悴开落俱陈根。不如沉醉了万事,春兰秋菊谁能论",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事的反思。诗人认为人们不如沉浸在自然景色中,享受万物的美好。他以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为例,表示这些美丽的花朵无需评判,它们本身就是自然的奇迹,无需被人评论。

诗词通过对秋天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呼唤人们超越短暂的忧愁,追求平等和自然的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