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虫坯户六经旬

出自宋代楼钥的《十月十七日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é chóng pī hù liù jīng xú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蛰虫坯户六经旬,掣电惊雷若莫春。
震起昆虫千百亿,不知何处更容身。
()
掣电:掣电chèdiàn闪电。形容非常迅捷。比喻时间短暂。
惊雷:1.使人震惊的雷声,多用于比喻。2.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昆虫:(名)节肢动物一类,身体分头、胸、腹三部,有三对脚。蜂、蝶、蚤、蝗等都属昆虫类。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容身:(动)安身;存身:~之地|无处~。

《十月十七日夜》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月十七日夜,
蛰虫躲在窝中已经整整六十天,
突如其来的闪电和惊雷,
仿佛春天的到来。
震动唤醒了千百亿只昆虫,
它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安身之处。

诗意:
《十月十七日夜》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蛰居的昆虫被突如其来的闪电和惊雷惊醒,表达了大自然中的变化和生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昆虫们在这个季节中也经历了一段休眠期。然而,他们被突如其来的自然力量惊醒,不知道该去何处安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夜晚的一幕。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昆虫的蛰伏和突如其来的闪电、惊雷形成鲜明的对照。闪电和惊雷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而蛰居的昆虫则是柔弱而无助的。这种对比使得诗词更具张力和生动感。诗人通过描写昆虫不知道何处容身,折射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力与坚韧精神的思考。

整首诗词意境清新,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昆虫的生存状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简洁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