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石》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饶节。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静中与世不相关,
草木无情亦自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
更无魂梦到人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与尘世的脱离和超然境界。作者在寂静中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不再重要,周围的自然界也无需关心他的存在。他将石头当作枕头,躺在上面,眠息之间,眼前的落叶在风中飘落。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没有任何魂魄的梦境涌入他的心灵,也没有被人间的琐事所困扰。
赏析:
《眠石》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意境。整首诗以静谧为主题,通过与世界的分离和超脱,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自由的心境。
首句“静中与世不相关”,表现了作者对尘世的冷漠态度。在宁静的环境中,他摆脱了与世俗的牵扯,远离喧嚣和纷扰,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接下来的两句“草木无情亦自闲”,表达了自然界的冷漠和超然。草木无情,不论人类的起落,依然自顾自地生长、枯萎。这种冷漠的状态也启示了作者,他认识到自己可以像自然界一样超然自在,不受外界的干扰。
第三句“挽石枕头眠落叶”,描写了作者在安静中与石头为伴,将石头作为枕头,享受着与大自然的亲近。眠落叶一词则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流转,与作者心境的宁静相呼应。
最后一句“更无魂梦到人间”,表达了作者超然的状态。他在沉睡中没有被世俗的事物所扰乱,没有被人间的纷扰牵扯,心灵得到了解脱,达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自由境地。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超然境界和对自然的融入,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主题。它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引导人们思考个体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抚州临川人,字德操,号倚松道人。曾为曾布客,后投书曾布论新法是非,不合,遂落发为僧,更名如璧。初在灵隐,晚主襄阳天宁寺。以博学能文见称,尤长于诗。有《倚松老人集》。...
饶节。抚州临川人,字德操,号倚松道人。曾为曾布客,后投书曾布论新法是非,不合,遂落发为僧,更名如璧。初在灵隐,晚主襄阳天宁寺。以博学能文见称,尤长于诗。有《倚松老人集》。
长至后叶孺韬至自太平偕诸子集石巢夜饮。清代。梁朝钟。霜落芦苇姑熟还,青萍白酒月湾湾。频呼衣薄客不去,剪烛开窗雪满山。
题杨贵妃遗事。宋代。耶律铸。玉笛声沈玉漏长,玉环心事夜来香。如何更入金诃子,却比无言睡海棠。双凤扶云留翠辇,九龙伏雨去莲汤。千秋万古嵬坡梦,应绕新台怨寿王。
贺李含真晋司农。明代。范景文。凤诏新传自九天,秋深花共绮云妍。茧丝忧切监门绘,箸借风清紫塞烟。万井恩波霖雨润,四朝元老地卿贤。冰厨酿得芙蓉露,重挽行驺醉别筵。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宋代。释绍昙。沧溟深,未必深。须弥险,未必险。衲僧家险岩机不可挨,深密心不可察。拄杖子忍俊不禁,试与探测看。深无半寸,平如镜面。浩大雷声,全无雨点。只好深云龟六藏,佛眼迷踪寻不见。寻得见,瑞岩点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日暮穷途,家乡尚远。
浣溪沙(排闷)。宋代。洪皓。丧乱佳辰不易攀。四逢寒食尽投闲。踏青无处想家山。麟殿阻趋陪内宴,蓂堂遥忆侍慈颜。感时双泪滴潺潺。
感事。元代。张昱。忆昔银灯鼓瑟琴,屏开孔雀画堂深。头颅谩有新添雪,囊橐都无旧赐金。好梦未成春漏尽,残星犹在晓河沉。郎君自上斑骓从,露满铜盘泪不禁。
听航船歌十首。元代。方回。莫笑船家生事微,新红米饭缘蓑衣。一声欸和一声乃,谁识人间有是非。
重登罗浮。宋代。陈偁。十里山光翠障开,重游何事意徘徊。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丹灶尚能含日月,龙潭还解起风雷。天南为郡空华发,十二年间到雨回。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宋代。杨万里。花密无重数,看来眼转迷。化为花世界,忘却日东西。
诉衷情。宋代。蔡伸。亭亭秋水玉芙蓉。天际水浮空。碧云望中空暮,人在广寒宫。双缕枕,曲屏风。小房栊。可怜今夜,明月清风,无计君同。
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 其五。明代。金幼孜。玉辇千官从,晴波太液春。光风先解冻,淑景更宜人。泛月思仙艇,看鱼忆钓纶。宸游恩渥重,何以报尧仁。
送郑太史归毗陵 其四。明代。陈子壮。芳桂应移楚客心,木兰新倚越人吟。思君清梦飞南岭,得似罗浮雪片深。
送顯冲禅者。宋代。释重顯。聚散非常准,古今亦标格。如何无事人,还似未归客。秋风生群林,野水资寒色。谁兮谢寸阴,观彼青山白。冲禅行复行,五叶待时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