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泛崇兰露。宋代。曹勋。不见应夫久,永怀清晤同。名高湖海内,诗在笑谈中。光泛崇兰露,香传碧桂风。只应家学著,更看庙堂功。
《和王应夫见贻二首》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见王应夫已久,我永远怀念我们清晰的相聚。
他的名声在湖海之内广为传颂,他的诗篇常常成为我们谈笑之间的话题。
他的才华如同湿润的兰花叶上的露水一样闪烁着光芒,他的诗歌就像蓝色桂花飘散的芬芳风。
他的家族传承学问,更是在庙堂中展现出卓越的功业。
诗意:
这首诗词是曹勋以自己与王应夫相见并交流的经历为题材创作的。诗词表达了曹勋对王应夫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在文学上的赞赏。曹勋称赞王应夫的名声在湖海之内广为传颂,说明他的才华和成就在文坛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曹勋进一步用兰花和桂花的形象来描绘王应夫的才华,兰花的露水闪烁光芒,象征王应夫的诗歌在文学界中光彩照人;桂花的香气传播四方,象征王应夫的声名远播。最后,曹勋表示王应夫的家族不仅传承了学问,更在庙堂中取得了卓越的功业,体现了他在官场上的成就和地位。
赏析:
这首诗词流露出作者对王应夫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诗意深沉而充满赞美。通过以湖海、兰花和桂花等意象的运用,曹勋生动地描绘了王应夫的声名和才华,使得读者对王应夫的形象和成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整首诗词语言简练而优美,诗情雅致,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才华出众的人的推崇和赞赏。同时,通过对家族传承和庙堂功业的提及,也折射出当时士人追求功名和家族荣誉的价值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对王应夫的敬佩之情,又反映了当时文化和社会的一些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