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食青桑

出自唐代于濆的《野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cán shí qīng sā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
蚕食,吐丝,成茧,无功,生人,饱暖,我愿,化为,寒者

《野蚕》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野蚕的生活和它们的作用。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蚕食青桑,
Wild silkworms eat the green mulberry leaves,
吐丝亦成茧。
Spitting out silk, they also spin cocoon.
无功及生人,
Without credit to benefit others,
何异偷饱暖。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 from stealing warmth to satisfy themselves?

我愿均尔丝,
I wish to share the silk with all,
化为寒者衣。
Transforming it into clothing for the cold-hearted.

中文译文:
野蚕吃青桑叶,
抒出丝,吐茧成形。
对于别人毫无意义,
好比偷窃来取暖。

我希望将你们的丝共享,
化作供寒冷之人的衣物。

诗意:
《野蚕》通过描写野蚕吃桑吐丝的生活场景,表达出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虽然野蚕所创造的丝绸无法和人类工匠所创造的丝绸相比,但诗人愿意将野蚕的丝绸用于为寒冷之人制作衣物,体现了他对社会弱者的关爱和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于弱者的关怀和对于奉献精神的赞美。诗人将野蚕吐丝制作成丝绸,用于为寒冷之人制作衣物,体现了他无私、慷慨的品质。通过与野蚕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将自己的贡献用于社会有需要的地方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朴实真挚,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共享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于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