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忙何至走渔樵。宋代。李新。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闻近朝。事过自余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
《隐居》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自在的心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隐居在僻静的地方,伯鸾(一种神鸟)在翠绿的林间高声歌唱,听到了朝廷的消息。安静地度过了一些人事已经过去的时光,只剩下我自己与水石相伴。客人们都很忙碌,不会来找我打扰。即使有人愿意拜访,我也不想换取名利。我选择的是近终南山的径捷之处,而不是繁华的都市。山上的云朵似乎可以托付一些心事,但我宁愿用简陋的饭碗和篮子,不愿意与权贵之物交换。
这首诗通过隐士的生活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心愿。伯鸾的歌声和朝廷的消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隐士与尘世的隔离。作者以自然山水为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拒绝了名利和权势的诱惑。诗中的云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寄托和情感,与朝廷的台鼎形成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坚守。
这首诗的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诗中通过伯鸾、水石和云彩等自然景物,与朝廷的消息和客人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隐士对宁静自在生活的追求。
2. 追求真正的自由:作者通过选择僻静的山居生活,表达了对物质名利的淡漠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他宁愿拥有简陋的生活用具,也不愿与权贵之物交换。
3. 寄托情感的云彩:云彩在诗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寄托和情感。山上的云似乎可以承载诗人的思念和心事,与朝廷的台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坚守。
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隐居》表达了诗人李新的内心世界和追求,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态度。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