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此女行高古。宋代。李新。七盘小阿张孝子,庐墓三年竭酸苦。杨尘筛上秃指尖,堕泪涟涟等秋雨。领长鹤脊不胜衣,手杖半销縗百缕。彼苍者天呼不闻,那知此女行高古。路行多少忏逆儿,已后令人重生女。我哀怙恃今十年,不及增培一抔土。俯首庐前有愧色,劓刖情知无可补。问女膝行日几曲,哀声虽微动岩谷。夜灯荧荧惨苫屋,神鬼同愁鸦伴哭。
《梓潼张孝女》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所作,它描绘了一个叫张孝女的女子的悲惨遭遇和她对家人的孝心。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悲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孝女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诗中描述了张孝女的生活环境和她的困苦遭遇。她在丈夫去世后,为了守护丈夫的墓地,忍受着艰苦的生活。她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筛选杨树灰尘而变得秃白,眼泪如雨水般不断流淌。她的衣着破旧,常年劳作使得身体瘦弱不堪,手杖已经磨损,衣服上的绸缎也破碎不堪。尽管她呼唤上苍并不能得到回应,但她的行为却具有古代圣贤般的高尚品德。
诗中还揭示了张孝女对自己的过失和悔恨之情。她深感对父母的亏欠,并且在过去的十年中,无法为他们增添一把土,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她低头站在庐前,面露愧色,深知自己已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她的膝盖已经因为长时间跪拜而变得弯曲,尽管她微弱的哀声只能在山谷间轻轻荡漾,但她的哀求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夜晚的灯光昏暗而悲凉,张孝女独自在简陋的房屋中度过,与神鬼一起分享着她的悲伤和哭泣。这些形象和情景都展现了张孝女的悲苦命运,以及她对家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孝心。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张孝女的生活描写和内心挣扎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孝道的赞美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它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使读者对张孝女的遭遇和她不屈的精神感到震撼。这首诗也让人们重新思考孝道的意义和家庭情感的珍贵。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