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减灌园功。宋代。陈造。忽作断过访,经旬闲瘦筇。慵添和诗债,病减灌园功。石鼎袅轻碧,庭柯零碎红。竹君如见慰,竟日啸窗风。
《山居十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之一。这首诗由十首小诗组成,描绘了作者山居的生活情景。下面是对其中一首的分析。
诗词中的译文:
忽作断过访,经旬闲瘦筇。
慵添和诗债,病减灌园功。
石鼎袅轻碧,庭柯零碎红。
竹君如见慰,竟日啸窗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山居的经历和感受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突然造访山居的情景,忽然来到这里,仿佛中断了一段时间的拜访。接着,描写了作者在山居中度过的闲散时光,用了“经旬”来强调时间的长久和漫长。这段时间的宁静使作者的精神和身体都变得消瘦,这里用“闲瘦筇”形容自己的身体状态,筇是一种竹子,表示作者瘦弱的身躯。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懒散的心态,他在这段宁静的时间里没有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只是增加了“和诗债”(指和尚交往的债务)而已。这里表现了作者不求成就、不追名利的生活态度,宁愿过一种简朴自在的生活。
然而,作者在山居中也经历了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使用“病减灌园功”来描绘自己的病状。这里的“灌园功”指的是平常在庭院中的耕种和照料花草的劳动,由于病状,作者无法继续这项劳动。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作者身体的虚弱和生活的不易。
在描写山居的景色方面,诗中出现了“石鼎”、“庭柯”和“竹君”。石鼎是一种石制的鼎,袅袅的烟雾从中缓缓升起,轻盈而透明的碧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庭柯则指庭院中的树木,树叶零落,点缀着红色的碎片,表现出季节转变的景象。最后,作者提到竹子,称它为“竹君”,以一种人格化的方式来描绘它。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具有坚韧、清雅的特性。作者对这株竹子的描绘可以理解为在山居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感到它的存在给予了自己一种慰藉。
整首诗以山居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景物和心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和名利的超越。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山居生活的热爱和欣喜。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