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人迹罕。宋代。张栻。叠石小峥嵘,修篁高下生。地偏人迹罕,古井辘轳鸣。
《城南杂咏二十首·山斋》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品味其中蕴含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斋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寂静和古朴之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斋
叠石小峥嵘,修篁高下生。
地偏人迹罕,古井辘轳鸣。
译文:
石块堆叠成小山峰,竹林修剪得高低有致。
这地方偏僻,人迹稀少,只听见古老的井和轮盘的声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斋的景象,表达了张栻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感慨和赞美。山石叠嶂,竹篱修剪有序,展现了一种宁静、古朴的美感。诗中所提到的地偏人迹罕,强调了山斋的幽静和与尘世的隔绝,给人一种清静脱俗之感。
赏析:
《城南杂咏二十首·山斋》以简洁的词语描绘出山斋的景象,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山斋的幽静和与世隔绝的特点。叠石、修篁、古井、辘轳等形象的运用,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浓郁的古朴气息。作者以平淡的语言传达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舒适的心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斋的景象和氛围,没有过多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读者在品味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山斋的幽静、宁静和与尘世的隔绝,同时也能够引发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城南杂咏二十首·山斋》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宁静的山斋之中,引发读者对自然、宁静和美好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