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佗善巧何能继

出自宋代韩维的《送芳公长老归法云》,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tuó shàn qiǎo hé néng j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水际茅亭竹下庵,清谈竟夕不知厌。
伽佗善巧何能继,经藏幽深亦许觇。
额内珠存虽本有,眼中金落复谁拈。
圆通到日如相问,为道春来米价添。
()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幽深:(形)(山水、树林等)深而幽静:山林~。
落复相问

《送芳公长老归法云》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水边茅亭下的庵寺,诗人与长者芳公长时间的清谈不觉得厌倦。在诗中,诗人提到了伽佗、经藏等佛教修行中的元素。诗人认为伽佗善巧是无法继承的,而经藏的深奥却可以通过觇视而得到一些启迪。诗人也提到了自己的内心珍宝和眼中的金色,以及通过圆通而达到的境界。最后,诗人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米价上涨的意象,以此来表达修行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庵寺的景物和诗人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追求智慧和修行的态度。诗人对清谈的追求没有厌倦之感,显示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他认为虽然伽佗的善巧不能被继承,但通过觇视经藏可以获得一些启迪,显示了他对修行的努力和追求。诗人内心的珍宝和眼中的金色象征着他内在的宝贵财富和洞察力。通过圆通,诗人达到了一种高境界,使得他能够向他人传授智慧。最后,诗人通过春天米价上涨的形象,表达了修行带来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智慧和修行的追求,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思考。通过景物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修行相联系,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词以平和、深沉的语气展示了诗人对于智慧与修行的思考和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