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龙门外波光绿。宋代。韩维。鲁公旌旆镇兹邦,曾奉樽罍佚老堂。彩服过庭闻政术,缁衣传世见诗章。斗龙门外波光绿,集凤台边柳色黄。应感归欤形丽唱,故园春草满池塘。
《寄郑州曾资政》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鲁公(指孔子)的风采和影响,以及作者对归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鲁公旌旆镇兹邦,
曾奉樽罍佚老堂。
彩服过庭闻政术,
缁衣传世见诗章。
斗龙门外波光绿,
集凤台边柳色黄。
应感归欤形丽唱,
故园春草满池塘。
诗意:
这首诗以鲁公(孔子)为主题,通过描述他的威严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鲁公曾经在庭院中佩戴彩服,听闻政治智慧;他穿着朴素的缁衣,诗篇流传至今。诗词以斗龙门外的波光绿水和集凤台旁的黄柳色彩勾勒出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对故园的美好回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鲁公的描写,展示了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后代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韩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鲁公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彩服和缁衣的对比,展示了鲁公不仅在仪式上庄重肃穆,也在传世的诗章中展现出智慧和学识。诗中的斗龙门和集凤台,则通过色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生动的自然景观之中,增强了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鲁公为主题,又将他与故园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鲁公的赞美和对故园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家园的眷恋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既表达了对鲁公的崇敬和敬仰,又表达了对故园的眷恋和思念。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