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攀梦境终何得。宋代。韩维。光禄新堂指顾成,非奢非俭称高情。春风为我开朱户,晴日从公驻彩旌。庭下早梅惊喜客,门前垂柳欲啼莺。追攀梦境终何得,识取家乡旧路行。
《陪范尧夫之北第饮彝叟新堂》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范尧夫共同品茗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家乡和自然美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陪范尧夫之北第饮彝叟新堂
光禄新堂指顾成,
非奢非俭称高情。
春风为我开朱户,
晴日从公驻彩旌。
庭下早梅惊喜客,
门前垂柳欲啼莺。
追攀梦境终何得,
识取家乡旧路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范尧夫的新堂为背景,通过描绘春风、晴日和庭院景物,表达了作者与范尧夫相聚的喜悦之情。诗中的光禄新堂指的是范尧夫的新宅,作者以朴素而不失高雅的言辞称赞其建筑之美。这里的"非奢非俭"意味着堂宇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陋,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主人的高尚情操。
诗中的春风和晴日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作者以开朱户和公驻彩旌来表达春风和晴日的明媚和温暖。这些描写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欢愉。
诗的后半部分,则以庭院的早梅、垂柳和啼莺来描绘出家乡的景象。庭下的早梅在客人的惊喜中怒放,门前的垂柳似乎要为了莺儿的歌唱而掉泪。这些景物的描绘,使得诗中的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也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追攀梦境终何得,识取家乡旧路行"表达了作者追求梦想和回归故土的愿望。作者意识到,追求理想和梦境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回到熟悉的家乡。
整首诗词通过对范尧夫新堂和家乡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家乡和自然美的思念之情。诗的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清新,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