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相逢非素约。宋代。韩维。二年牢落坐回山,平日交亲梦寐间。关外相逢非素约,樽前一笑慰衰颜。匡衡沿牒朝廷远,王粲从军幕府閒。跋马题诗离绪乱,霜风萧飒鬓毛班。
《长安留别七弟兼简刘郎》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七位朋友和刘郎的留恋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长安留别七弟兼简刘郎,
在长安城中与七位朋友告别,同时也辞别了刘郎。
二年牢落坐回山,
两年的禁闭生活使我黯然回到了山中。
平日交亲梦寐间,
平常和这些亲密的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如今只能在梦中相见。
关外相逢非素约,
如果在关外相遇并不是事先约定的。
樽前一笑慰衰颜,
在酒杯前的一笑能够安慰我疲惫的面容。
匡衡沿牒朝廷远,
匡衡沿着纸牒与朝廷联系,距离甚远。
王粲从军幕府閒,
王粲离开了军事和政府的职位,过上了闲散的生活。
跋马题诗离绪乱,
骑着马匆匆写下这首离别的诗,心绪纷乱。
霜风萧飒鬓毛班,
寒冷的风吹过,我的白发在风中飘舞。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述作者在长安城离别七位朋友和刘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作者描绘了自己牢落坐回山的心境,感叹离别前的亲密时光只能在梦中回味。诗中的关外相逢非素约,突出了离别的无奈和不期而遇的情感。作者希望在离别前能够得到朋友们的一笑慰藉,以减轻内心的疲惫和忧伤。
诗中还以匡衡、王粲作为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轨迹的离别。匡衡沿着纸牒与朝廷联系,距离遥远,而王粲则过上了闲散的生活。这种对比凸显了离别后各自的不同命运和境遇。
最后的两句诗描述了作者急于表达内心离愁的情感,他匆匆骑马写下这首离别的诗,心绪纷乱。霜风萧飒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忧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抒发内心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七位朋友和刘郎的留恋之情。诗中的对比和形象描写使得诗词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可以感同身受,体味离别之苦。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