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此爱日光。宋代。韩维。人生会有本,本得求自忘。缘来与之俱,源壮流亦长。趋高顾为下,在得良已亡。金仙不吾欺,庄生助之扬。嗟我闻道浅,妄言岂非狂。缅怀终南山,紫翠峨宫墙。二贤谢尘滓,接翼参云翔。相望孰去远,共此爱日光。
诗词:《答梁大夫断求息缘以跻高蹠兼简清臣大夫》
中文译文:
回答梁大夫,断绝追求心事,以追寻卓越之道,兼具简朴之风。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韩维所作,以回答梁大夫的提问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诗中强调了追求卓越和简朴之道的重要性,以及人生中追求的方向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观点回答了梁大夫的问题,认为人生的真正本质是追求卓越和简朴,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或物质享受。诗中提到了本与缘的关系,认为人生的本质应该从内心追求,而不是被外在的因缘所左右。
诗中还有对高尚品质的追求,诗人称赞了金仙和庄生的卓越之道,并自谦道自己对道理的理解还浅薄。诗人回忆起终南山和紫翠峨宫墙,暗示了对自然和宁静环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梁大夫共同追求卓越的决心,他们相互鼓励,共同追求光明和卓越,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价值观,同时也强调了真正的卓越和简朴之道的重要性。诗中的意境清新,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