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迭而去。宋代。韩维。跨马长林下,落叶填荒沟。严霜熟秋实,野物毕以收。空场委馀穗,雀鷃鸣相求。仰视鸿鹄群,肃肃摩天游。清风下哀响,静听令人愁。时序迭而去,曾不与我谋。小人急趋利,君子怀德忧。
《出郊古意》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村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诗中的“跨马长林下,落叶填荒沟”描绘了一个人骑着马匆匆穿过长满树木的林地,林地中的落叶堆积在荒沟里。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荒凉之感。
接着,诗人描述了“严霜熟秋实,野物毕以收”的情景,揭示了秋天严寒的到来和农民们丰收的喜悦。这一景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田野,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
诗中的“空场委馀穗,雀鷃鸣相求”描绘了收获后的农田,稻谷已经收割完毕,田野变得空旷。而在这片空旷的农田上,小鸟们相互呼唤,寻找着食物,这一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仰望天空,看到了飞翔的鸿鹄群,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这一景象给人以开阔和自由的美好感觉。
诗中的“清风下哀响,静听令人愁”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愁思之情。清风吹过,带来的声音令人心生愁思,可能是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最后,诗人提到“时序迭而去,曾不与我谋。小人急趋利,君子怀德忧”。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暗示了社会上的小人急于追逐利益,而君子却忧虑着道德和价值观的衰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独到见解。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