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九韶兮人神感

出自唐代张说的《唐封泰山乐章·舒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è jiǔ sháo xī rén shén gǎ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徜徉八风生。
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
变成:由某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八佾徜徉:安闲自在的徘徊。
八风: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唐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宋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神感天地:(名)①天和地:惊~,泣鬼神。②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③境地: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

《唐封泰山乐章·舒和》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该诗描述了封泰山时进行的盛大乐章舒和的场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徜徉八风生。
六钟和谐同鸣,象征六变之音律;八佾舞蹈翩翩,象征八风之气息。

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音乐奏九韶,使得人与神祗产生共鸣;美好的七德,使得天地清净。

这首诗描绘了封泰山时隆重的乐章舒和,通过六钟的协奏、八佾的舞蹈以及九韶的乐曲,带给人们极大的感动和神圣的体验。此外,作者还强调了美好行为与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养性,才能使天地清净。

这首诗词以音乐表达情感,以舞蹈展示美好。通过描述封泰山时的乐章和舞蹈,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的联系。诗意凝练而深远,传达了作者对封泰山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美好行为的思考。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音乐意象的诗词,通过描绘封泰山时的盛大场面和音乐舞蹈表演,传递了作者对美好的追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向往。此外,诗中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做好自身,才能使天地更加清净。整首诗意既兼浓烈,又着力强调无私奉献和美好品德的崇高意义,体现了唐代文化对于道德伦理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张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