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蝉送日尚能鸣。宋代。张舜民。久雨秋深对晚晴,近山昏黑远山明。滩头艇子排行系,水底鱼儿作队行。衰柳带风犹喜舞,残蝉送日尚能鸣。角冠藜杖何为者,独向溪边忘姓名。
《秋晚三首》
久雨秋深对晚晴,
近山昏黑远山明。
滩头艇子排行系,
水底鱼儿作队行。
衰柳带风犹喜舞,
残蝉送日尚能鸣。
角冠藜杖何为者,
独向溪边忘姓名。
译文:
长时间的秋雨过后,秋天的深沉与晚霞的晴朗相对,
近处的山峦渐渐暗下来,而远处的山峦却依然明亮。
滩头上停靠的小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水底的鱼儿排成队伍前行。
凋落的柳树在风中依然欢快地舞动,
残留的蝉虫在夕阳下依然能够鸣叫。
佩戴角冠、手持藜杖的人是何方之士,
孤独地向溪边走去,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寂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两句描述了秋天的过渡状态,长时间的雨过后,秋天的深沉与晚霞的晴朗相对照。近处的山峦渐渐暗下来,而远处的山峦却依然明亮,形成了一种景深感。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可以被视为人生的寓意,近处的困境与黑暗可能会逐渐过去,而远处的希望与光明依然存在。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滩头上停靠的小船和水底的鱼儿。小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一种整齐的景象,而水底的鱼儿则形成了一个队伍,有序地前行。这种景象可以被视为社会中的秩序与和谐,人们在大自然的秩序中寻找到一种宁静与安定。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凋落的柳树和残留的蝉虫的喜爱。尽管柳树已经凋谢,但在秋风的吹拂下,它们依然欢快地舞动,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而残留的蝉虫虽然已经接近日落时分,但它们依然能够鸣叫,不放弃最后一丝生命的存在。这些景象可以被视为对坚持与顽强精神的赞美,诗人从中汲取力量与勇气。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戴着角冠、手持藜杖的人,他独自一人走向溪边,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这个人物可能是某个隐士或者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他抛弃了尘世的纷扰,追求宁静与超脱,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种形象可以被视为对清静和超脱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认知的追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秋天变化、生命力和追求超脱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描绘,将其与人生相联系,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渴望。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