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可能无孺子

出自宋代苏辙的《过豫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wū kě néng wú rú zǐ,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圭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刺旧痕。
()
可能,孺子,不是,古人,冷淡,今人,湖水,旧痕

《过豫章》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这首诗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并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色的房子也许已没有孩子的声音,
黄色的圭璧也不再欠债给陈蕃。
古代的人们漠视,现代的人们嗤笑,
而湖水却年复一年地刺痛着旧时的伤痕。

诗意和赏析:
《过豫章》描绘了一个社会变迁的画面,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感慨。首先,作者提到白色的房子可能已经没有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这种流转的无情让人感到无奈和惋惜。接着,黄色的圭璧不再欠债给陈蕃,表明古代的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与现代人不同,体现了古人冷淡的情感和现代人嗤笑的态度。最后,诗中提到湖水年年刺旧痕,暗示了湖水依然保留着旧时的伤痕,时光的推移并没有改变过去的事实,这种刺痛的感觉增加了诗词的哀愁和忧伤。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古代人情淡漠和现代人嘲笑的不满和思考。作者通过湖水年年刺旧痕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时间无情、历史长河中人事的更迭和人情的冷漠。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淡然而忧伤的诗意,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