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饱食更何求。宋代。苏辙。十方老僧十年旧,燕坐绳床看奔走。远游新自济南来,满身自觉多尘垢。暖汤百斛劝我浴,骊山衮衮泉倾窦。明窗困卧百缘绝,此身莹净初何有。清泉自清身自洁,尘垢无生亦无灭。振衣却起就华堂,老僧相对无言说。南山采菌软未干,西园撷菜寒方茁。与君饱食更何求,一杯茗粥倾铜叶。
《赠净因臻长老》是一首宋代苏辙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方老僧十年旧,
燕坐绳床看奔走。
远游新自济南来,
满身自觉多尘垢。
暖汤百斛劝我浴,
骊山衮衮泉倾窦。
明窗困卧百缘绝,
此身莹净初何有。
清泉自清身自洁,
尘垢无生亦无灭。
振衣却起就华堂,
老僧相对无言说。
南山采菌软未干,
西园撷菜寒方茁。
与君饱食更何求,
一杯茗粥倾铜叶。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净因臻长老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苏辙对净因长老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探讨了修行和生活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苏辙与净因长老相遇的情景为开端。净因长老是一位经历了十年岁月的老僧,他坐在简陋的绳床上观察着世间的喧嚣和奔波。苏辙则是远道而来,自济南迁往此地,感觉自己充满了尘垢。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净因长老温暖地劝告苏辙洗浴,将暖汤比喻为百斛之量,泉水从骊山倾泻而下,象征着净因长老的慈悲心。苏辙则感到自己身上的种种烦扰都将被清除,重新恢复纯净。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清净的意义。清泉自然清澈,身体自然洁净,尘垢既无生也无灭。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辙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最后两句描述了苏辙与净因长老的对话。苏辙振衣起身,来到华堂(指寺庙的堂殿),与长老无言相对。这表现了修行者与长者之间默契的心灵交流。
诗的最后两句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南山采菌软未干,西园采摘的菜正在寒冷的季节茁壮成长。与净因长老共进饭食,苏辙感到心满意足,不再有其他追求。一杯茗粥倾倒在铜叶上,象征着友谊的交流和分享。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表达对净因长老的敬重和赞美为主线,通过对修行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和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诗词中充满了禅意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苏辙对修行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