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高绝谁所为

出自宋代苏辙的《居原塔》,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tú gāo jué shuí suǒ wé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漮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
遗宅古者过者迟疑:(形)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不决。[近]犹豫。[反]果断|决断。
不能:1.不可能;不能够。2.〈方〉不允许,不可以、不应该、没有能力。3.〈方〉不至于。
高绝所为:1.所作,作为。2.所以。3.原因。所为何事?
复待漮慨自明孤直世人:世上的人;普通人。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悲伤:(形)伤心难过:~的心情|内心~。
岌岌:岌岌,汉语词汇,拼音是jí jí,<书>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居原塔》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屈原的遗址在秭归山上,那里曾是古代巴子国的所在。山中有一座遗留的塔,过往的人们迟疑不敢确认它的来历。这座高高矗立的塔又是谁所建呢?屈原已经去世多年,岂能期待他亲自动手呢?站在江边,望着漮水澎湃,内心中的慨叹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他南下寻访重华,为孤直而奋斗。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他的悲伤,只看到他努力修筑土墙的高高在上。

诗意和赏析:
《居原塔》以屈原的遗址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苏辙对于历史的怀念与思考。诗中提到的居原塔,是屈原故居的象征,是一个见证了屈原辉煌过去的遗迹。然而,时光流转,人们对于这座塔的来历已经模糊不清,过往的人们也难以辨认。这种描写在诗中显现出一种深深的历史沉思与人事更迭的感慨。

诗中的江边景色和漮水的描绘,给人以宽广和壮丽的感觉。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时代的变迁,与屈原的悲怆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苏辙站在江边,不禁感叹人事如梦,历史更迭,然而他内心中的坚定和追求却依然清晰。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苦衷。他提到世人对于自己的悲伤并不了解,只看到他努力修筑土墙的高高在上。这里的土墙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世俗的境界和功名的追求。然而,诗人苏辙却坚守着内心的坚定和真诚,尽管他的悲伤和愿望未能为世人所理解。

整首诗以对屈原和历史的怀念为主题,通过描绘山、塔、江等景物,展现了作者苏辙对于历史传承的思考和对于真诚追求的坚守。它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沉淀的敬畏和追求真实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