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春草深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王适游真如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zhōng chūn cǎo shē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常寻。
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
斋罢车马散,万籁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积雾开重阴。
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
我坐米盐间,日被尘垢侵。
不知山中趣,强作山中吟。
()
春雨:1.春天的雨。2.用以比喻恩泽。3.曲名。
春草:春天的草。喻卑微。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邢昺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微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微》。
扰扰:(书)(形)形容纷乱。
市井:1.市集或街道。2.商人。3.无赖。
悠悠:(形)①长久;遥远:~岁月。②忧郁:~我思。③闲适;自由自在:白云~。
溪谷:1.山间的河沟。2.谿谷:山谷;沟壑。
微言:微言wēiyán∶含蓄而精微的言辞微言议赈捐∶密谋;密言
不闻坠绪

《次韵王适游真如寺》是苏辙所作,描绘了一个春雨过后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上春雨过,
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
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
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闻,
坠绪谁常寻。

道俗数百人,
请闻海潮音。
斋罢车马散,
万籁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
积雾开重阴。
萧然偶有得,
怀抱方愔愔。

我坐米盐间,
日被尘垢侵。
不知山中趣,
强作山中吟。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雨过后的景象。江上的春雨已经停歇,城中的春草生长得茂盛而深厚。市井的喧嚣扰动着人们的心灵,而溪谷深处却是宁静悠远的。

诗中提到了东郊的大愚山,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苏辙提到自己的言辞微小,久未被人聆听,他的心思和情感似乎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然后,苏辙邀请道俗两派的人们,数百人共同聆听海潮的声音,这是一种超越尘世喧嚣的体验。斋戒结束后,车马散去,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宁静。

新亭面对着南山,厚重的云雾逐渐散开。在这静谧的氛围中,苏辙偶尔能够得到一些领悟,内心感到宁静和舒适。

然而,他发现自己坐在米盐间,日复一日地被尘垢所侵蚀。他并不知道山中的趣味,只能勉强以山中的意境来吟唱。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他渴望远离尘嚣,融入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身言辞微小的忧虑,以及对文人境遇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