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有居人解养生

出自宋代苏辙的《陪毛君游黄仙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ǒng yǒu jū rén jiě yǎng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叟仙居仍近市,黄公道院亦依城。
定应昔日山林地,未有今时鸡犬声。
白鹤翻飞终不返,黄冠憔悴只躬耕。
试従车骑寻遗迹,恐有居人解养生
()
林地,未有,白鹤,翻飞,憔悴,躬耕,遗迹,居人

《陪毛君游黄仙观》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李叟仙居仍近市,
黄公道院亦依城。
定应昔日山林地,
未有今时鸡犬声。
白鹤翻飞终不返,
黄冠憔悴只躬耕。
试従车骑寻遗迹,
恐有居人解养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陪同毛君游览黄仙观的情景。诗人提到李叟(也指李白)的仙居仍然靠近城市,而黄公道院也建在城市附近。诗人认为这些地方应该是过去山林的所在地,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山林的宁静,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市井声。白鹤虽然可以翻飞,但却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宁静。而黄冠(指黄庭坚)虽然仍然辛勤耕作,但容颜已经憔悴。诗人试图从车骑中寻找过去的痕迹,但担心那些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无法理解养生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白和黄庭坚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于自然宁静与人文繁华之间的矛盾和失落感。李白和黄庭坚作为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代表了诗人向往的高尚情趣和追求,而市井喧嚣和现实的压力则成为他们无法逃离的现实。白鹤和黄冠的形象象征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精神的怀念和追求。诗人试图从车骑中寻找过去的痕迹,暗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寻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抒发了对于时代变迁和现实困境的思考和疑虑,体现了苏辙独特的思想感悟和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