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日为公却。宋代。苏辙。放舟城西南,却向东南泊。朝来雨新霁,白水浸城脚。古汴多流苴,清泗亦浮沫。平吞百涧暴,灭尽三洪恶。游人不胜喜,水族知当乐。舟行野凫乱,网尽修鳞跃。香醪溜白蚁,?会缕填花萼。人生适意少,一醉皆应诺。同游非偶然,后会未前约。简书尚见宽,行日为公却。
《明日复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日复赋
放舟城西南,却向东南泊。
朝来雨新霁,白水浸城脚。
古汴多流苴,清泗亦浮沫。
平吞百涧暴,灭尽三洪恶。
游人不胜喜,水族知当乐。
舟行野凫乱,网尽修鳞跃。
香醪溜白蚁,?会缕填花萼。
人生适意少,一醉皆应诺。
同游非偶然,后会未前约。
简书尚见宽,行日为公却。
译文:
明天再写赋诗,
放舟在城的西南,却停泊在东南。
早晨来了新雨,天空放晴,白色的水涨到城的脚下。
古老的汴河多了些漂浮的杂草,清澈的泗水也浮着些泡沫。
它们平静地吞噬了百涧的暴流,消灭了三个洪水的恶势力。
游人们欣喜不已,水中的生物也知道应该欢乐。
船行时,野鸭们在混乱中飞翔,网中的鱼鳞跃出逃脱。
芬芳的醪酒溜行着白色的蚁群,它们像花瓣上的露珠一样闪耀。
人生中适意的时刻不多,一醉之后都应该答应。
同游并非偶然,未来的相聚还未约定。
简单的书仍然被看得宽容,行走的日子归于公共。
诗意和赏析:
《明日复赋》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图景,融合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以放舟漂流的景象为开端,通过描绘雨后城市的清新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汴河、泗水等地名的出现,给人一种历史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期望。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平静的语气描述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以及人们的欢乐和生物的快乐。野鸭飞翔、鱼儿跃出水面,都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
最后两句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认为人生中适意的时刻并不多,但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应该遵守承诺。诗人还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认为同游并非偶然,未来的相聚将会实现,对美好的期待仍然存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中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生的独特洞察,给人以诗意的启迪和思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