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铜瓶手自持。宋代。苏辙。无锡铜瓶手自持,新芽顾渚近相思。故人赠答无千里,好事安排巧一时。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金线泉,在齐州城南。〉新诗态度霭春云,肯把篇章妄与人。性似好茶常自养,交如泉水久弥亲。睡浓正想罗声发,食饱尤便粥面匀。底处翰林长外补,明年谁送霅溪春。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茶装在无锡铜瓶中,我手自持,新芽向渚岸倾斜,近乎相思之情。故友赠答虽然相隔千里,但喜事巧妙地安排在一时之间。蟹眼煮开发出的香气尚未衰老,兔毛倾斜看颜色更为宜人。带着枪旗一同来到齐州西境,再试试城南的金线泉之奇妙。金线泉位于齐州城南。
新诗的态度如同春天的云霭,不肯将篇章轻率地妄与人分享。我的性情像好茶一样,常常自己养护,交友如泉水,久而久之更加亲密。在熟睡浓郁的时刻,我正想着罗声的发出,而在饱食之后,更喜欢将粥面匀均地享用。作为底层的翰林长官,我为外地补给,明年将由谁送来霅溪的春天呢?
这首诗以品茗、品饮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茶与泉水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表达了诗人苏辙对友谊和喜事的珍视,同时展示了他精湛的描写技巧。他通过对茶和泉水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经营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于意境,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诗歌才华。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