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亦议其後。宋代。苏辙。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佑。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後。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二诅楚文》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诅楚楚如桀,
诅秦秦则纣。
桀罪使信然,
纣语安足受。
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这两句描述了苏辙对楚国和秦国的诅咒。楚国的君主被比作残暴的桀王,而秦国的君主则被比作纣王,暗示两国都有不良的统治者。
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这两句表达了苏辙对桀王和纣王的批评。桀王的罪行是昭然若揭的,而纣王却能听得安然自得的谗言。
牲肥酒醪洁,
夸诞鬼不佑。
鬼非东诸侯,
岂信辩士口。
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佑。这两句描述了祭祀时所用的牲畜肥美,酒醪洁净,但虚伪的夸夸其谈并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
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这两句表达了苏辙对迷信的质疑。他认为神明并非受到东方诸侯的宠信,而且也不会轻易相信辩士的口舌之辞。
碑埋祈年下,
意绕章华走。
得楚不付孙,
但为刘季取。
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这两句描述了在祭祀时刻意隐藏真实意图的行为。通过将碑文埋藏在埋祭之地下,来掩盖真实的意图。
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这两句表达了苏辙希望能够得到楚国的支持,但最终却无法实现,只能寄望于刘季(指刘宋)来取得帮助。
吾闻秦穆公,
与晋实甥舅。
盟郑绝晋欢,
结楚将自救。
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这四句描述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苏辙听说过秦穆公与晋国的实际上是亲戚关系,他们曾经在郑国进行盟约,断绝了晋国的好意,而与楚国结盟是为了自救。
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後。
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
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後。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这几句强调了诸侯相互诅咒所带来的祸福,以及普通人对历史的无知和对古代事物的肯定态度。最后一句表达了苏辙的失望和无奈,他认为自己应该离开这个浑浊无知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二诅楚文》通过对楚国和秦国的诅咒,以及对历史事件和时代现象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们迷信、虚伪行为的质疑。诗人以深沉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揭示了社会的荒谬和人们的盲从,同时表达了对于真实和美好的追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