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唐代。李白。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
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
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中文译文:
回答宇文少府赠送的桃竹书筒
桃竹书筒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工艺精湛巧妙,堪称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书筒内部反射出三江月光,色彩绚丽叠加,犹如五彩云朵。
其中还隐藏有宝贝秘密,希望你能携带着它去峨眉山,千里之外也会长久怀念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为了回应宇文少府赠送他的桃竹书筒而写的。诗中描绘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桃竹书筒,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首先,诗人称赞书筒上精美的绣花,赞扬了工人们的巧妙技艺。桃竹书筒上的图案绣饰华丽,显示出工匠们的出色工艺。这些精美的花纹和绣饰增添了它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书筒背后的寓意。他说书筒内部反射出三江的月光,而且色彩丰富多样,如同五彩云朵般缤纷美丽。这里的“三江”可能指的是长江、黄河和岳阳楚江,象征着广阔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这种绮绣的彩色反射,使得书筒更加神奇动人。
最后,诗人提及书筒中藏有一些宝贝秘密,希望赠送者能够携带着书筒去峨眉山,并谨记彼此的情谊。这种寄托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诗增添了浪漫和感人的情调。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令人惊叹和神秘的书筒,凭借其精美的绣饰和寓意,使得它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寄托,诗人展示了他对赠送者的感激和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自然景观的赞美。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为汪太学寿其尊人七十。明代。卢龙云。曾将节操比苍松,春酒稀龄乐正浓。越国千年思祖德,梁园几度记游踪。莺花赏洽听华祝,云水居閒拥素封。兰玉阶庭看竞美,且从三老重临雍。
杂意 其二。明代。韩邦奇。贵阳长灵杉,千章百尺高。秋来动风色,云外起天涛。负此栋梁材,生之万山隈。世无鲁公输,千载委荆莱。
斋中。明代。范景文。疏篁写影上屏纱,态韵萧森类画家。尤爱空明红间碧,更将镜子照瓶花。
燕衔泥。唐代。韦应物。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未若衔泥入华屋。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掩卷。宋代。寇准。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唐代。骆宾王。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野晦寒阴积,潭虚夕照空。顾惭非梦鸟,滥此厕雕虫。
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
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满庭芳(忆钱唐)。宋代。周邦彦。山崦笼春,江城吹雨,暮天烟淡云昏。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潮声起,高楼喷笛,五两了无闻。凄凉,怀故国,朝钟暮鼓,十载红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闻道花开陌上,歌旧曲、愁杀王孙。何时见、□□唤酒,同倒瓮头春。
用前韵赠高持一。宋代。章甫。全身当作冥飞鸿,无心要似云行空。逢人未用青白眼,与世不妨牛马风。暇日出门聊散步,雪晴爱此山无数。骨寒那得使鬼钱,肠枯漫索惊人句。迩来笔研欲生埃,旧雨来人今不来。百岁光阴能几许,一春怀抱未曾开。古人元不贵多技,大道由来常简易。随呵之义复何忧,知我者希方足贵。华阳道士亦能诗,不觉餐霞坐忍饥。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卮。相思不见频搔首,几欲招呼无斗酒。从今与子遂忘年,有怀欲语子来前。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宋代。陆游。昔我自蜀归,耆旧已凋丧。後来二三公,尚慰天下望。千里一纸书,殷懃问亡恙。呜呼亦已矣,遗语寄悲怆。我亦迫桑榆,便恐无辈行。夜窗对青灯,力惫心尚壮。
初冬夜宴。宋代。陆游。丝管纷纷烛满堂,枭卢掷罢夜飞觞。帷犀风定歌云暖,香兽烟浓漏箭长。泛菊已成前日梦,探梅又续去年狂。醉归自笑摧颓甚,冷逼貂裘怯晓霜。
清平乐(柬邢宰)。宋代。黄机。晓窗晴日。一点黄金橘。万事如毛随日出。多少人间头白。未春长恨春迟。春来生怕春归。办取揭天箫鼓,莫教孤负荼_。
慰李世贤学士丧子 其六。明代。程敏政。暂寄藤棺古佛堂,神仙空说返魂香。月河桥下东流水,那及人家此恨长。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宋代。释宝昙。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题日出雨脚图二首。宋代。韩元吉。隐隐遥分树色,萧萧似听风声。何处江倾海堕,隔山雾白烟明。
小院深沉留鹤影。听残漏、画楼人静。梅蕊横窗,雁声回浦,记取年时景。
试问新来谁对咏。料白燕、参差难并。玉阙高寒,凄凉情味,梦唤梨云醒。
雨中花 冬至后二日,见月寄润如、柔吉二女史。。清代。苏穆。小院深沉留鹤影。听残漏、画楼人静。梅蕊横窗,雁声回浦,记取年时景。试问新来谁对咏。料白燕、参差难并。玉阙高寒,凄凉情味,梦唤梨云醒。
送严绅游兰溪。唐代。武元衡。剡岭穷边海,君游别岭西。暮云秋水阔,寒雨夜猿啼。地僻秦人少,山多越路迷。萧萧驱匹马,何处是兰溪。
甲马营驿。明代。孙继皋。当年赵祖生当王,甲马营中满室香。千年王尽香亦歇,甲马古营化为驿。我来泊此愁阻风,津头一望平原空。鸣蝉高树聒人耳,卫水劳劳西复东。古今成败那可说,云轻飙驰白日烈。身上黄袍讵有无,袖中禅草终磨灭。吁嗟营驿竟何常,蘼芜万里春茫茫。
再用前韵二首。宋代。吴潜。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宋代。司马光。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诏书禁从诣,不舍始朝食。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门前吏卒散,却扫谢来客。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拭。蓬发乱宜梳,霜髭间可摘。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於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鞫。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中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明朝不能然,危盼愁月夕。
杂曲歌辞。竹枝。唐代。李涉。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女杀虎行。元代。吴莱。山深日落猛虎行,长风振木威鬇鬡。父樵未归女在室,心已与虎同死生。扬睛掉尾腥满地,狭路残榛苦遭噬。岂非一气通呼吸,徒以柔躯扼强鸷。君不见冯妇来下车,众中无人尚负嵎。又不见裴将军出鸣镝,一时鞍马俱辟易。丈夫英雄却不武,临事趑趄汗流雨。关东贤女不足数,孝女千年传杀虎。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南北朝。江淹。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不寻遐怪极,则知耳目惊。日落长沙渚,曾阴万里生。藉兰素多意,临风默含情。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幸承光诵末,伏思托后旌。
寄文叔且问畏知近讯五首。宋代。赵蕃。醉里挥毫君不嗔,平生嗜酒见天真。离觞曾为黄花满,别日行看梅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