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奏洞庭真跌宕。宋代。苏辙。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人无缘。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何人隐汭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和子瞻题风水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送江湖满洞天,
洞门可听人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
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
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汭观遗韵,
重使颜成问嗒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景象——风吹送江湖的气息充满了洞天的空间。洞门敞开,但普通人却无缘进入其中,只能远远地倾听其中传来的声音。洞内的土囊中郁结的怒气刚刚开始散去,石齿交错的景象尚未显现。乐曲奏响使得洞庭湖的真实景象跌宕起伏,歌声传遍帝王之间,也同样清脆悦耳。有人隐居在洞庭湖畔,聆听着留存的古韵,颜成追问这个人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诗意深远的感受。作者借助风水洞的意象,表达了一种高远超脱、不为世俗所能触及的境界。洞门敞开却无缘进入,象征着普通人难以进入高深的境界。土囊中郁结的怒气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预示着洞内的景象即将展现,但人们还无法得知其中的奥秘。乐曲奏响,洞庭湖的景象跌宕起伏,歌声传遍帝王之间,表达了美妙的音乐和声音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后,诗中提到有人隐居在洞庭湖畔,聆听古韵,并引发了颜成的好奇心,这使得整首诗词更具有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神秘的景象描绘和深邃的意境构建,表达了超然世俗的境界和音乐、声音的魅力。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追逐高远境界、追寻美妙声音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隐藏在洞庭湖畔的隐士身份和古韵遗韵的好奇心。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