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题风水洞

和子瞻题风水洞朗读

《和子瞻题风水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送江湖满洞天,
洞门可听人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
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
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汭观遗韵,
重使颜成问嗒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景象——风吹送江湖的气息充满了洞天的空间。洞门敞开,但普通人却无缘进入其中,只能远远地倾听其中传来的声音。洞内的土囊中郁结的怒气刚刚开始散去,石齿交错的景象尚未显现。乐曲奏响使得洞庭湖的真实景象跌宕起伏,歌声传遍帝王之间,也同样清脆悦耳。有人隐居在洞庭湖畔,聆听着留存的古韵,颜成追问这个人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诗意深远的感受。作者借助风水洞的意象,表达了一种高远超脱、不为世俗所能触及的境界。洞门敞开却无缘进入,象征着普通人难以进入高深的境界。土囊中郁结的怒气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预示着洞内的景象即将展现,但人们还无法得知其中的奥秘。乐曲奏响,洞庭湖的景象跌宕起伏,歌声传遍帝王之间,表达了美妙的音乐和声音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后,诗中提到有人隐居在洞庭湖畔,聆听古韵,并引发了颜成的好奇心,这使得整首诗词更具有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神秘的景象描绘和深邃的意境构建,表达了超然世俗的境界和音乐、声音的魅力。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追逐高远境界、追寻美妙声音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隐藏在洞庭湖畔的隐士身份和古韵遗韵的好奇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十二楼中二十年,一身浑拟当三千。虚疑骏骨图中问,不信蛾眉画里传。

酒肆欲寻西蜀底,盐车长阨太行前。从教老被婵娟误,肯抱琵琶向别船。

()

路僻山荒碧草迷,行人惆怅马频嘶。当时楼观寻无处,落日疏林鸦乱啼。

()

君恩禄秩侈矣,子道鼎烟缺然。过家上冢何日,携书入觐今年。

()

冰雪充盈道路昏,久虚轩盖叩柴门。他时再枉君车骑,计典残书搆一尊。

()
万木经霜冻折,孤根独报春来。
前村雪里一枝开。
将缓月华光彩。
一点唇红不褪,妆如傅粉皑皑。
()

安期瓜枣,问今年海上,怎生迟了。七十五年看又过,更七十年难老。

吟首歪词,写张歪字,送与陈抟笑。笑时冷眼,乾坤龙虎颠倒。

()

芳塘水满绿杨风。台殿隐朦胧。几度春来幽径,马蹄踏碎残红。寂寥广坐,尘埃漠漠,客散堂空。讲石雨苔侵遍,九原谁起生公。

()

紫云最高处,飞锡共登临。秋老山容瘦,天寒木叶深。

西风孤鸿唳,流水道人心。坐久林塘晚,寥寥钟梵音。

()

朔风搅疏林,短日寒无晖。
有客气轩昂,束书赴礼闱。
行橐虽云轻,满抱藏珠玑。

()

闲访招提境,满山都是云。泉声清可听,树色近难分。

客至贪看竹,樵来或采薪。老僧年八十,终岁此安身。

()
五湖烟里我知鱼,属玉舂锄一处居。
欲到垂虹风作恶,几株官柳向人疎。
()

村村落落杏花风,起视耕夫绿野中。雨应双鸠田上下,犁随一犊路西东。

暖分榆火晨炊妇,凉送壶浆昼馌僮。黾勉莫辞勤苦力,全家衣食在农功。

()
深不堪桴浅不浮,百艘鳞戢贾胡留。
如泥乘橇禹行水,以力婴天丰{戛去戈加乔}荡舟。
生息便疑吹野马,陂陀正恐见渊虬。
君行迟速何须问,且为斯民耻内沟。
()

九锁神仙地,灵踪隔世纷。仙翁能引客,天柱半侵云。

翠雨时沾袂,玄惟自作群。秦桥遗螮蝀,汉土赖玄纁。

()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
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
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