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觉南来道路长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ǐ jué nán lái dào lù chá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
日见:日见rìjiàn一天一天地显出日见衰败
道路:人、马、车辆通行之路:~平坦|~崎岖|宽广的~。②喻指社会上抽象意义的路:人生的~|艰苦的~|改革开放的~。
转山水力:水力shuǐlì水流所产生的动力,是自然能源之一水力发电
轩昂:(形)①高扬。②形容精神饱满、振奋的样子:气宇~。
白鱼波浪:(名)江、河、湖、海等水面受外力作用后,呈现出起伏不平的现象,有比喻用法:台风来临,大海上~滔天|金色的~。
连天:(动)①接连多天:~阴雨。②不间断:叫苦~。③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海水~|炮火~。
乘桴茫茫:(形)无边无际,让人看不清:人海~。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淮此日见沧浪,
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
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
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
乘桴直恐渐茫茫。

中文译文:
这一天在清淮见到了沧浪,
才感觉到南方的道路漫长。
山光时隐时现在窗前转动,
船只知道水力故意昂扬。
白色的鱼儿被钓上,像寒冷的玉一样收入,
红色的稻谷堆在远处的冈上。
波浪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东方的海,
乘坐小船去往东方,真怕逐渐迷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初次从颍口(位于今江苏扬州)出发,沿着淮河南下的旅程。诗人在清淮一带见到了沧浪,意味着他到达了淮河入海口的地方,也意味着他的旅程变得更加漫长。

诗中通过窗户转动山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船上时,山景时隐时现的变化。船只在水上行驶,感知到水的力量,所以显得自豪而高傲。

接下来,诗人用白鱼受钓收寒玉的比喻,描绘了冬天的景象。红稻堆场列远冈,则展示了农田的景色,这些景象都出现在远处的冈上,与诗人所处的位置相对应。

最后两句描述了波浪连天,延伸到东方的海洋。诗人坐在小船上,担心自己乘坐的小船会逐渐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从沧浪的出现,到山光窗转的变化,再到船只和水力的对比,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旅程的认知和感受。最后两句则暗示了诗人在未知的旅途中的忧虑和茫然感。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思和遐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