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明代。徐延寿。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折杨柳》是唐代徐延寿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长安城外的大道两旁种植的杨柳树,形象地描绘了杨柳的优美姿态和含有的诗意。
译文:
大道连着国门,东西种满了杨柳。
那密密的枝叶主人却看不见,婆娑的枝条垂下来已久。
有鸟儿栖息在枝头,在雄鸟离去后雌鸟独自吟唱。
残余的花儿怨恨春天将尽,微弱的月光升起秋天的阴影。
坐在窗前看着蝴蝶,起身攀爬枝头的叶子。
微风吹拂着细长的枝条,优美的姿态好像妾侍一般。
我看见柳园中新的景象,高楼已经过了四五个春天。
请不要吹奏胡塞的曲调,它使陇头的人们忧愁至死。
这首诗词以描写杨柳为主题,通过具象的细节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情感。首联揭示了杨柳已经长成茂盛树影婆娑的景象,但主人却未能欣赏到,彰显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无常。接着以雄雌鸟儿的离去和吟唱表达了它们奋斗和离别的情感,突显了思念和孤独之情。下联通过描述柳园中的花儿已然凋谢和秋天的阴影升起,对于光阴和季节的变迁展现了一种无奈和感叹。末联通过描绘蝴蝶和枝叶的动态,表达了对于优美姿态和光景的向往,同时通过将柳园和高楼相结合,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流转。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于岁月和历史的敏感和担忧,通过寓言手法预示了一个陇头的愁杀人的故事。
总的来说,《折杨柳》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杨柳为线索展开一系列意象和景物的描绘,通过感慨和讽刺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无常进行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和历史的关切。
字存永。闽县(福建省福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学者。藏书家徐火勃 子。明诸生,明亡不仕,与许友、陈浚号称“闽中三才子”,名冠一时。有《尺木集》。其“红雨楼”藏书闻名四方。其父卒后,承父志,读父所遗留藏书,益加购藏。家有书楼名“鳌峰”,至延寿时,改称“鳌峰书舍”,牙签四周。藏书之富,当地无人可比。另有唐代诗人徐延寿,江宁人,唐开元间处士。《全唐诗》收其诗三首。...
徐延寿。字存永。闽县(福建省福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学者。藏书家徐火勃 子。明诸生,明亡不仕,与许友、陈浚号称“闽中三才子”,名冠一时。有《尺木集》。其“红雨楼”藏书闻名四方。其父卒后,承父志,读父所遗留藏书,益加购藏。家有书楼名“鳌峰”,至延寿时,改称“鳌峰书舍”,牙签四周。藏书之富,当地无人可比。另有唐代诗人徐延寿,江宁人,唐开元间处士。《全唐诗》收其诗三首。
出山追述所见。宋代。张镃。我家正对风烟住,饱看阴晴变朝暮。清秋非但入诗脾,挽向溪山深处去。溪山深处是湖州,水合云凝不断头。晒稻坡前移拄杖,罩鱼滩际泊扁舟。入城要尽登临目,驼桥系缆因留宿。旧游十载梦惊回,堤边老柳依然绿。凌晨取道岘山前,洼樽就拊穹崖巅。萦纡遥指道场路,挂席径造寻幽禅。弯环港转茭田上,莺簧激烈千松嶂。竹舆飞入翠光中,宝阁朱扉恣舒望。当年祖讷伏于菟,蹑屐旋薙荆榛居。至今夜半吼寒月,守护净境严驱除。呼灯谈话倏度夕,粥盂共赴云堂集。日高振袂过邻峰,老衲相看但长揖。
送骆泰入蜀省兄(别本作张光启)。明代。苏平。回首鸰原感别离,远携书剑上巴西。云深蜀魄呼名语,月冷猿声向客啼。诸葛祠堂春草没,杜陵茅屋夕阳低。相思亦有南来雁,莫道音书懒醉题。
眼儿媚。宋代。赵桓。宸传三百旧京华。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倾天拆地,忍听琵琶。如今在外多萧索,迤逦近胡沙。家邦万里,伶仃父子,向晓霜花。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宋代。蔡襄。攒宫开七月,隧路闭千秋。地带三川拆,天含万国愁。鸟云知圣没,龙驾想神游。厚禄将无报,惭恩更白头。
减字木兰花。宋代。苏轼。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苏轼)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仲殊)
元旦望阙叩头而作。宋代。史弥忠。青帝初传令,山河万象新。圣恩宽似海,世态乐同春。拜阙难辞老,居官岂为贫。京华望不远,感激切微臣。
代和陈郎中丹桂三首。宋代。陈耆卿。千古陵阳芳桂丛,凌风擎出蕊珠宫。渥丹自是天然质,不学桃花点注红。
谨用尊大人领省龙庭风雪诗韵 其二。宋代。耶律铸。冻折瑶琴三两弦,起来孤坐忆成连。可堪此世成何事,了却生平莫问天。门外共传三尺雪,帷中赖有四围毡。遥思千古功名辈,回首西风不记年。
和人久雨。宋代。王令。拂拂春郊起绿烟,群农日日望岂年。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忆酒有心吞俗价,伤春无语寄哀弦。无田却作无忧者,嬴得岂凶一听天。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宋代。苏辙。夜雨从来相对眠,兹行万里隔胡天。试依北斗看南斗,始觉吴山在目前。
层台高筑势崭岩。迢递隔闾阎。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桂花香里□吟髯。兴趣自能添。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
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元代。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迢递隔闾阎。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桂花香里□吟髯。兴趣自能添。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宋代。刘黻。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鲁语本非略,轲书岂为繁。资之岁月深,左右皆逢原。
观音岩。宋代。李纲。铢衣珠珞宝花冠,宴坐翛然山水间。应为武夷泉石好,不殊海岸补陀山。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 其三。唐代。无可。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次韵益修四弟。宋代。黄庭坚。霜晚菊未花,节物亦可嘉。欣欣登高侣,畏雨占暮霞。楚人酝菉豆,轻碧自相夸。老夫不举酒,咽嗽鸣两车。良辰与美景,客至但成嗟。
扪萝日暮到苍茫,绝壁看天兴转狂。三洞霞光回蜡屐,九峰云色堕胡床。
青精欲借仙人箸,白练偏题国士裳。怅望十旬虚左意,片帆箫鼓下浔阳。
明晨邦相为具邀余同次公登兰阴山迨暮乃别 其二。明代。胡应麟。扪萝日暮到苍茫,绝壁看天兴转狂。三洞霞光回蜡屐,九峰云色堕胡床。青精欲借仙人箸,白练偏题国士裳。怅望十旬虚左意,片帆箫鼓下浔阳。
荣休卷为抚州谢千户题。明代。罗玘。吾亦欲休去,多君休更先。手扶新削杖,弓解旧弯弦。却对寮为客,翻疑身是仙。五老尖上月,夜夜照闲眠。
次韵(四首)。元代。张渥。清晓移舟及暂晴,水花明媚照娉婷。银筝玉柱纤纤手,翻得新声醉里听。
上解梁潘学士十韵。宋代。魏野。尽继祖风流,其如髩未秋。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密疏多亲写,狂诗少自收。通宵营有乐,度岁狱无囚。酒席围红粉,盐池照碧油。药同方士煉,壶共野僧投。瓦砾今徒献,琼瑶旧未酬。几多怀抱事,欲去复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