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折杨柳朗读

《折杨柳》是唐代徐延寿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长安城外的大道两旁种植的杨柳树,形象地描绘了杨柳的优美姿态和含有的诗意。

译文:
大道连着国门,东西种满了杨柳。
那密密的枝叶主人却看不见,婆娑的枝条垂下来已久。
有鸟儿栖息在枝头,在雄鸟离去后雌鸟独自吟唱。
残余的花儿怨恨春天将尽,微弱的月光升起秋天的阴影。
坐在窗前看着蝴蝶,起身攀爬枝头的叶子。
微风吹拂着细长的枝条,优美的姿态好像妾侍一般。
我看见柳园中新的景象,高楼已经过了四五个春天。
请不要吹奏胡塞的曲调,它使陇头的人们忧愁至死。

这首诗词以描写杨柳为主题,通过具象的细节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情感。首联揭示了杨柳已经长成茂盛树影婆娑的景象,但主人却未能欣赏到,彰显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无常。接着以雄雌鸟儿的离去和吟唱表达了它们奋斗和离别的情感,突显了思念和孤独之情。下联通过描述柳园中的花儿已然凋谢和秋天的阴影升起,对于光阴和季节的变迁展现了一种无奈和感叹。末联通过描绘蝴蝶和枝叶的动态,表达了对于优美姿态和光景的向往,同时通过将柳园和高楼相结合,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流转。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于岁月和历史的敏感和担忧,通过寓言手法预示了一个陇头的愁杀人的故事。

总的来说,《折杨柳》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以杨柳为线索展开一系列意象和景物的描绘,通过感慨和讽刺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无常进行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和历史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延寿

字存永。闽县(福建省福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学者。藏书家徐火勃 子。明诸生,明亡不仕,与许友、陈浚号称“闽中三才子”,名冠一时。有《尺木集》。其“红雨楼”藏书闻名四方。其父卒后,承父志,读父所遗留藏书,益加购藏。家有书楼名“鳌峰”,至延寿时,改称“鳌峰书舍”,牙签四周。藏书之富,当地无人可比。另有唐代诗人徐延寿,江宁人,唐开元间处士。《全唐诗》收其诗三首。...

徐延寿朗读
()

猜你喜欢

我家正对风烟住,饱看阴晴变朝暮。清秋非但入诗脾,挽向溪山深处去。

溪山深处是湖州,水合云凝不断头。晒稻坡前移拄杖,罩鱼滩际泊扁舟。

()
回首鸰原感别离,远携书剑上巴西。
云深蜀魄呼名语,月冷猿声向客啼。
诸葛祠堂春草没,杜陵茅屋夕阳低。
相思亦有南来雁,莫道音书懒醉题。
()
宸传三百旧京华。
仁孝自名家。
一旦奸邪,倾天拆地,忍听琵琶。
如今在外多萧索,迤逦近胡沙。
()
攒宫开七月,隧路闭千秋。
地带三川拆,天含万国愁。
鸟云知圣没,龙驾想神游。
厚禄将无报,惭恩更白头。
()
凭谁妙笔。
横扫素缣三百尺。
天下应无。
此是钱塘湖上图。
()

青帝初传令,山河万象新。圣恩宽似海,世态乐同春。

拜阙难辞老,居官岂为贫。京华望不远,感激切微臣。

()

千古陵阳芳桂丛,凌风擎出蕊珠宫。
渥丹自是天然质,不学桃花点注红。

()

冻折瑶琴三两弦,起来孤坐忆成连。可堪此世成何事,了却生平莫问天。

门外共传三尺雪,帷中赖有四围毡。遥思千古功名辈,回首西风不记年。

()
拂拂春郊起绿烟,群农日日望岂年。
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
忆酒有心吞俗价,伤春无语寄哀弦。
无田却作无忧者,嬴得岂凶一听天。
()

夜雨从来相对眠,兹行万里隔胡天。
试依北斗看南斗,始觉吴山在目前。

()

层台高筑势崭岩。迢递隔闾阎。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桂花香里□吟髯。兴趣自能添。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

()
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
万古宇宙立,一脉理义温。
专门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阳炳离照,坐收烟雾昏。
()

铢衣珠珞宝花冠,宴坐翛然山水间。应为武夷泉石好,不殊海岸补陀山。

()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
霜晚菊未花,节物亦可嘉。
欣欣登高侣,畏雨占暮霞。
楚人酝菉豆,轻碧自相夸。
老夫不举酒,咽嗽鸣两车。
()
蛮荒乃有此巑岏,石黛因依碧玉寒。
须信佳山如绝色,凭谁貌取一生看。
()

扪萝日暮到苍茫,绝壁看天兴转狂。三洞霞光回蜡屐,九峰云色堕胡床。

青精欲借仙人箸,白练偏题国士裳。怅望十旬虚左意,片帆箫鼓下浔阳。

()
浪迹悠然到海乡,人烟物景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裹,赖有从前石作肠。
()
吾亦欲休去,多君休更先。
手扶新削杖,弓解旧弯弦。
却对寮为客,翻疑身是仙。
五老尖上月,夜夜照闲眠。
()
清晓移舟及暂晴,水花明媚照娉婷。
银筝玉柱纤纤手,翻得新声醉里听。
()
尽继祖风流,其如髩未秋。
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
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
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
()
长丘远历。
大电遥源。
弓藏高陇。
鼎没寒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