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従日本来。宋代。苏辙。扇従日本来,风非日本风。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従。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杨主簿日本扇》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扇子是从日本传来的,风却不是日本的风。
风并非来自扇子,问风的本源何处。
风也不自知,应该问天空。
空若是风的出口,它与其他物体同在。
同样的物体怎能是空的本性,它不是风的宗旨。
只是手持日本扇,风却源源不断。
这首诗词通过对扇子和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风的本质与来历的思考。诗词中提到扇子是从日本传来的,但风却并非来自扇子,作者追问风的真正来源。作者认为风也不自知,因此提出应该向天空寻求答案。诗中引入了“空”和“物”的概念,作者认为空并非风的本性,物体也不是风的宗旨。最后,作者以持有日本扇的形象来强调风的无穷源泉,暗示了风的神秘与无穷之处。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 对风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风的追问,探索风的本质与来源,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探索欲望。作者虽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但通过对风的描绘和对风的质问,展示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思考力。
2. 对空与物的思辨:诗中引入了“空”和“物”的概念,探讨了它们与风的关系。作者认为空并非风的本性,物体也不是风的宗旨,表达了对事物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思考。这种思辨性的表达使诗词具有哲学性的意味。
3. 对日本扇的象征:诗中提到扇子是日本传来的,持有日本扇象征着风源的无穷。这种象征意味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思考,以及对于日本文化中所蕴含的美与神秘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风、空与物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与追问,同时表达了对日本文化及其传统艺术的赞美。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