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老簇千箔

出自宋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án lǎo cù qiān bó,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干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
耕凿,沙漠,复生,短见,丛薄,冰霜,鸟兽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木叶山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纷无托。
干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中文译文:
木叶山
奚田可开垦,辽阔的土地直通沙漠。
蓬棘再也无法生长,哪里来的新梢?
这座山也是沙丘,矮矮的只见稀疏的草木。
冰霜使叶子凋落尽,鸟兽纷纷失去栖身之地。
天地广大,美与恶在其中平分。
胡为仅仅贫穷落后,意态似乎卑贱和蔑视。
人民的生活也如此,污秽不知羞耻。
请您看看齐鲁之间,桑树和柘树都茂盛如此。
麦子丰收时装满万箱,蚕儿老了聚集成千丝。
我和谷物还有狗和猪,衣被遍及城郭。
天地造化本没有私心,但地力却无法取得充分收获。
于是尧舜以仁德治天下,却不单纯依靠礼乐。

诗意和赏析: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木叶山》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苏辙以奚田(奚族的田地)和辽土(指辽阔的土地)来代表一种贫瘠和荒凉的景象,描述了木叶山上草木不生、冰霜降临、鸟兽无依的景象,暗喻社会的困顿和人民的贫困。他对人民生活贫困的现状感到担忧,用“胡为独穷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困境的不满。

然而,苏辙通过对比展示了其他地方的富饶景象,例如齐鲁之间的桑树和柘树繁茂,麦子丰收,蚕儿繁衍,以及城市中的粮食、衣物的丰富。这种对比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两句“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表达了苏辙对天地造化和人类社会的思考。他认为天地本身并没有私心,但地力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尧舜作为伟大的君主,通过仁德治理国家,不仅依靠礼乐,更注重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民贫困的现实,表达了苏辙对此的担忧和思考。他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比,呈现了社会的困顿和贫富差距,同时暗示了改革和关注人民生活的必要性。诗中提到的尧舜,也象征了仁德治国的理想,提醒人们应该以仁义为本,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写,以及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苏辙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传递了关于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价值观。同时,它也是苏辙文学才华的体现,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