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非陋亦非华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áng chéng fēi lòu yì fēi huá,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旅食三年已是家,堂成非陋亦非华
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一粒砂。
()
旅食道士:道士dàoshi∶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人意:人意rényì人的意愿、情绪不满人意。

诗词:《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旅食三年已是家,
堂成非陋亦非华。
何方道士知人意,
授与炉中一粒砂。

中文译文:
漂泊旅行三年已经成为我的家,
我的住所虽然简朴但不乏温馨。
那位神秘的道士从何处知晓我的心思,
他将一粒沙子赐予我放入炉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的五绝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思考。

首先,诗人自称"旅食三年已是家",表达了他长期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他在世俗的喧嚣中历经沧桑,但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将旅途中的过客之地当作自己的家。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内心坚毅的态度和对世俗浮华的淡然态度。

接着,诗中提到了"堂成非陋亦非华",形容了他的住所不是陋巷破旧之地,也不是富丽堂皇的豪华住宅,而是简单而温馨的居所。这种简朴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漠,他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然后,诗中提到了一位神秘的道士,他不知从何而来,却能洞察人心,了解诗人的内心所思。这一点表达了诗人对于智者、灵性的向往和敬仰。道士将一粒砂赠予诗人,放入炉中,这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净化,让诗人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炼与追求。

综合来看,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悟。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智慧和灵性的向往。整首诗字数简短,意境深远,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的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