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煎百虑。宋代。苏辙。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骞翥。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幽忧如蛰虫,
雷雨惊奋豫。
无根不萌动,
有翼皆骞翥。
嗟我独枯槁,
无来孰为去。
念兄当北迁,
海阔煎百虑。
往来七年间,
信矣梦幻如。
从今便筑室,
占籍无所住。
四方无不可,
莫住生灭处。
纵浪大化中,
何喜复何惧。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辙内心的忧虑和迷惘之情。诗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意象来描绘他的心境。
诗的第一句"幽忧如蛰虫"意味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像是蛰伏的虫子一样,潜藏在深处。接着,"雷雨惊奋豫"描绘了雷雨的来临,使得内心的忧虑被激发出来。
下一句"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骞翥"表达了即使是没有根基的事物也能发芽生长,有翅膀的事物也能翱翔飞行。这里,诗人可能借用这些比喻来表达他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忧虑能够得到解决和超越。
接下来的几句"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对朋友的思念。诗人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枯槁,无法找到前进的方向。他思念着朋友,同时也为朋友的北迁而忧虑,海阔天空让他感到无尽的忧虑和焦虑。
"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切的虚幻。七年的往来已经过去,诗人感到一切都如同梦幻一般,虚无缥缈。
最后两句"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转变和对生命的态度。诗人决定从现在开始筑室,不再依附于任何地方,不再执着于物质的追求。他认为四方皆可去,不要停留在生或死的境地。面对汹涌的浪潮,他问自己何喜乐?又何惧怕?
整首诗意含蓄深远,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和运用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对友情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哲学的思考,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