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竹时闻落。宋代。苏辙。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信逐残梅到,花従半夜匀。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山川蒙不解,楼观洗成新。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爨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寒鱼争就汕,烛酒颇无巡。预喜田宜麦,盘餐饼饵频。
《春雪》
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
信逐残梅到,花從半夜匀。
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
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
山川蒙不解,楼观洗成新。
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
爨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
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
寒鱼争就汕,烛酒颇无巡。
预喜田宜麦,盘餐饼饵频。
中文译文:
温暖的春风吹破了严冬,残留的雪困扰着新春。
信使追随着残落的梅花而来,花朵在半夜中渐次绽放。
循环地消融微薄的覆瓦,疯狂的降雪也欺骗了人们。
压弯竹子的时候能听到雪花落下,埋藏的萱草久未抽出。
山川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楼阁观景变得清新洁白。
拥着一身褐衣的僧人正在酣睡,开门的客人频频皱眉。
炊烟知道岁月丰收,脚印嘲笑着我的贫困。
冻土里初生的韭菜,泥土溶化正售卖柴火。
寒冷的鱼争相游向汕头,烛光和酒香却无人赏鉴。
预祝田地适宜种植麦子,围坐享用着面饼和小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雪与春的交替和对比。在寒冷的冬天即将结束时,温暖的春风吹破了冬季的寒冷,但残留的雪却让新春的气息受到了干扰。然而,梅花在漫长的夜晚中逐渐开放,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诗中通过描写雪的消融和覆盖下的景观,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复苏。雪花落下时,竹子被压弯,而长时间埋藏的萱草还未抽出。山川和楼阁被洗刷得干净明亮,整个大地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诗中还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僧人穿着褐衣沉睡,门前的客人却频频皱眉,暗示了生活的不同境遇和内心的矛盾。炊烟和脚印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贫困的嘲笑。冻土里初生的韭菜和泥土融化后的柴火交织出生活的艰辛和希望。
最后几句描绘了寒鱼游向汕头、烛光和酒香无人赏鉴的情景,反映出人们在寒冷的季节里鲜有娱乐和享受的机会。
整首诗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反映相结合,展示了春天的到来和人们在冬季过后的期待与困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境遇的刻画,诗人苏辙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对希望的追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