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照水久逡巡

出自宋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会仙馆二绝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 xī zhào shuǐ jiǔ qūn xú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北嶂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
胡人置酒留连客,颇识峰峦是胜游。
岭上西行双石人,临溪照水久逡巡
低头似愧南来使,居处虽高已失身。
()
溪流:(名)从山里流出的水流。
峰峦:(名)连绵的山峰:~起伏。
西行双石低头:(动)①垂下头:举头望明月,~思故乡。②比喻屈服:决不向困难~。
居处:1.指平日的仪容举止。2.指日常生活。3.安置;处置。4.指住所,住处。
失身:失身shīshēn∶指女子丧失贞操一时错误,失身匪人∶失去操守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身子失去控制失身坠崖∶丧失生命臣不密则失身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会仙馆二绝句》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奉使辽东时在会仙馆的景色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嶂南屏恰四周,
西山微缺放溪流。
胡人置酒留连客,
颇识峰峦是胜游。

岭上西行双石人,
临溪照水久逡巡。
低头似愧南来使,
居处虽高已失身。

中文译文:
北边的山岭南边的屏障,正好围绕四周,
西山微微有一处空缺,溪水从中流淌。
胡人摆设酒宴,留连着客人,
颇能认识这峰峦胜景,是一种美好的游览体验。

山岭上有两个石人,向西行走,
一直沿着溪水逡巡观照。
低头时像是为了怀念南方的使者,
尽管居住的地方虽然高远,但已失去了原有的身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奉使辽东期间游览会仙馆的景色和心境。首先,他以山岭和屏障将会仙馆围绕,形容了这座建筑的独特之处。接着,他描述了西山微微的缺口,让溪水从中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胡人置酒,意味着当地人以热情好客的态度款待客人。苏辙颇能欣赏这里的峰峦胜景,表达了他对美景的领悟和赞赏。

然后,诗中出现了两个石人,它们仿佛在山岭上行走,沿着溪水漫游。这一描写展示了苏辙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的内心情感。他低头时似乎有些愧疚,可能是因为他作为南方的使者,居住在这样高远的地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身份和归属感。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辙对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并在最后表达了一种失落和自省的情感。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绝句的形式,四句一组,平仄押韵工整,流畅自然。同时,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诗人的独特眼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