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世世授遗书。宋代。苏辙。山行但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门外长溪净客足,山腰苦笋助盘蔬。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余。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游庐山山阳七咏 简寂观》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行但觉鸟声殊,
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净客足,
山腰苦笋助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
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苍髯年八十,
养生世世授遗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览庐山山阳地区时的景象和感受。他感叹在山中行走时,鸟儿的鸣叫声与平常不同,让他感到与众不同。他慢慢接近一个神仙般简朴宁静的居所。居所外面的长溪清澈,有很多游客来此停留。山腰上的苦笋成为菜肴的佐料,增添了美味。高大的松树中一定隐藏着某种珍贵的药材,而庞大的石头仍然存在,似乎还在拜斗。一个苍髯的八十岁弟子,将长寿的养生之道代代相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山阳的景色和人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山中的宁静和神奇之感。他注意到鸟儿的鸣叫声与平常不同,这让他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诗中提到的简寂居、长溪、苦笋、乔松和大石都是山中的景观,展示了山间的宁静、美丽和神秘。
诗中还出现了一位八十岁的苍髯弟子,他代代相传养生之道,将智慧留给后人。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寿和智慧的追求,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和传统智慧的珍贵。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水和人物,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诗人传达了对山中宁静和智慧传承的赞美之情。这首诗在表达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智慧和价值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